他是向东高空高速飞行了五百公里之后才开始转向的,转向的点距离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六百公里。李战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非常简单——从比利亚东部海岸线的边境线向北延长,这条延长线距离戴舰大约五百公里。
这够了。
李战不相信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倾巢而出只是为了和戴舰特混编队搞协同演练。
所以,只要从转向点向西搜索就一定能发现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简单地说他是绕了一个圈子从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的东边开始向西搜索,而莫奈则是直接自西往东搜索。但是!李战认为他会比莫奈更快找到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或者说他就算绕个圈子也会比莫奈更有优势。
原因何在?
天亮之后李战是顺光,而莫奈是逆光!
莫奈应该不会无耻到用敌我识别来区别雷达搜索到的目标信号,如果他这么做,大家心知肚明的是他已经输了。
此时天色已经亮了起来,微光夜视仪已经被李战弃用了。依然保持在八千米的高空之上,他开启了阵风M舰载战斗机机头那颗小巧的作战距离有限的相控阵雷达。早期的阵风战机搭载的是一颗多普勒雷达,甚至没办法使用对地攻击弹药,当时法国派过去参加对阿富汗作战行动的阵风战机就不具备对地攻击能力,只能刷个存在感。后来在后续的型号上塞进去了一颗相控阵机载雷达才解决让阵风战机成为真正的全能战机。
不过因为机头直径太小,阵风M舰载战斗机所使用的相控阵机载雷达作战距离仅有理论上的两百公里,实际上会更少。
李战没有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机载雷达上,而是另辟蹊径使用了左进气口前段挂架上的攻击吊舱的被动式无线电侦测功能。这个功能大多数时候很鸡肋,因为不具备识别功能,而且没有基本的解码功能,只能做到“哦那里在发出无线电信号”这样子。
所以许多阵风战机的飞行员根本不知道他们使用的、用于引导精确弹药的攻击吊舱还有这样一个功能,估计开发者也只是把当作一种聊胜于无的防御功能来设计。
在八千米的高空上,方圆五百公里内的无线电信号都能被捕捉到,包括战机通讯使用的超短波信号。
优点和缺点一样——所有无线电信号都进来了。
于是李战从战术平显上看到了一团乱麻,他要做的就是从中把民用信号排除掉或者把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的信号找出来。这种工作通常需要一个无线数据分析团队工作数个小时或者一个顶尖分析小组利用高级计算机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结果。
不过李战有一种简单粗暴的办法——看通讯频率,不是波段,而是单位时间内的通讯次数。
民用船只不会频繁的进行无线电通讯,这片海域周遭的国家都是些破落户基本上没有什么无线电设施,所以这种分析办法准确度还是蛮高的。只要有超过一半的准确度就是好办法。
阵风战机另一处比较叼的地方就是它配套的各种吊舱,通过挂载不同的吊舱来实现不同的作战能力,这个真的很叼。
李战没花多少时间就从一团乱麻里找出了两团频繁通讯的无线电源,于是他就犯难了,二选一?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全都要。
况且两个无线电源的距离不到一百公里,眨眼的事情。
他并不知道另一处稍稍没那么密集的无线电源是黑海舰队派出的由七艘舰艇组成的特混舰队,他们正在和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针锋相对呢。客观地说,对双方来说一百公里是非常危险的距离,在现代海战中一百公里的交战距离和贴身肉搏没有很大区别了,尤其对航母战斗群来说。
但是双方毕竟不是战争状态,一百公里的距离其实算是蛮远的了,他们有些时候甚至接近到目视距离相互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