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草若有所思的点头。
刘伯在历史上不怎么出名,但他是刘邦的大兄,属于是嫡长子。干起活来兢兢业业,属于踏实本分的老实人,还花钱供刘邦读书研习律令。刘邦成天游手好闲的不干农活,隔三差五就来刘伯家里头蹭饭,刘伯也从未有怨言。
后来刘伯去世,刘邦一如往昔来蹭饭,刘伯妻子对此非常厌烦。有次刘邦带人来蹭饭,她就不停的刮着锅底,假装饭已吃完。客人走后,刘邦偷偷摸摸跑厨房一瞧,就看到锅里还有饭,因此怨恨其大嫂。
刘伯属于是英年早逝的类型,也没记载他是怎么死的。只不过刘邦一直念着这份旧情,后来他干死项羽后,立马就追封刘伯为武哀侯。等他称帝后,又追尊刘伯为武哀王。
但是,刘伯儿子刘信却没有任何爵位。当时刘老太公就找刘邦问话,说是一家子都有爵位,怎么你大哥儿子没爵位呢?刘邦对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
后来刘邦也拗不过,就封刘信为羹颉侯,羹颉之意为用勺子刮锅底。说是侯爵,其实更多的是戏虐。
望着面前憨厚的刘伯,卓草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一不留神把刘邦大哥给救了。当时他也只是怀疑,现在听刘伯这么说后已是确信。
“汝在此多久了?”
“已有三年。”
“三年?那沛县现在如何,你也不清楚?”
“这……怎么了?”
“没有,就随口问问而已。”
他会对这段历史了解的这么清楚,还真多亏了他的大学舍友。当时有个是项羽的支持者,有个则支持刘邦。
这俩打个游戏都能吵起来,隔三差五都会来场激情的辩论。各种引经据典,争论不休。支持刘邦的就说刘邦是农民阶层起义,代表的是正义之师。另外个人就说刘邦有姓有氏还能读书,根本就不算农民。
耳濡目染下,卓草自然也就知道了。
“汝是不是有位胞弟名为刘季?”
“都尉怎的知晓?”
“有所耳闻而已。”卓草淡淡一笑,“我也认识个沛县的人,乃是出自吕氏。其翁精通相术,告诉我说是沛县人杰地灵,有诸多能人异士。正巧汝出自沛县,就想问问。”
“原来是这样……”刘伯面露尴尬,苦笑道:“吾四弟的确名为刘季。”
这时期家族排行讲究个伯仲叔季,伯为老大,季为老四或是老幺。有很多人都称刘邦为刘老三,觉得刘邦在家排行老三,实际上是对也不对。
刘邦有两位兄长,还有位姐姐,只不过他姐姐早早嫁出去因病去世。刘邦称帝后,还追封她为宣夫人,后来又追尊为昭哀后。所以说他老三也行,说老四也没毛病。
望着卓草,刘伯面露难色。
他四弟素来是游手好闲,也不耕作。他们父亲也经常训斥刘季,说他不如自己的兄长会经营。别的本事没有,最喜欢结交各种江湖游侠豪桀。还经常带着些狐朋狗友回家蹭饭,有时候还会惹事。
“卓君,莫非吾弟闯了祸?若是真的犯事,吾愿意削去爵位为他赎罪!”
“这倒没有,只是应该也快了。”
“额?”
“咳咳,我就随便说说。”
“莫非是张耳的事?”刘伯显得很慌乱,连忙道:“吾弟早些年的确是张耳的门客,还曾与之有些交情。但是自秦灭魏后,张耳成为通缉犯,吾弟便再也未曾见过他。前些年吾弟得人举荐,顺利通过考核,还当上了泗水亭亭长。吾弟虽说有些混账,但绝不会违律犯恶!”
“……”
卓草略显尴尬。
他这就随便说两句,刘伯就全交代了?
很显然,刘伯低估了他弟弟。
刘邦志向可不是当个区区亭长,去年送服役的人去咸阳,正巧看到秦始皇出行。于是乎,他就来了这么一句: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汝在此三年,怎会知晓?”
韩信忍不住嗤笑开口。关于张耳的事他倒是有所耳闻,这家伙可是出了名的反贼。张耳原本是魏国信陵君的门客,乃是魏之名士,与陈馀为刎颈之交。后来魏国覆灭后,秦始皇悬赏千金捉拿张耳,五百金捉拿陈馀。他当时看到皇榜,还曾想过抓住他们换钱来着。
可惜,他没这运气。
“我……我……”
刘伯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