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王静玄手掐法诀,口中念念有词,抽出三尺青峰挥舞几下,猛的剑指一点:“去!”
长剑化作白虹一闪而逝,转瞬插在泥塘里,那剑身上微微泛起亮光,深埋地下的阴煞之气好似受了刺激,陡然间汩汩涌出,转瞬整个泥塘上方黑烟滚滚,惊得竹林里的野兽疾走,飞鸟盘旋。
好似火山喷发一般,短短一瞬,阴煞冲天而起,激得天空电闪雷鸣。费景庭阴阳眼中,那阴煞中携裹了无数冤魂,电闪雷鸣中,那些冤魂随着阴煞之气逐渐消散于天地之间。
方才王静玄那一手,已经隐隐有那么点飞剑的意思了。费景庭当即真心赞道:“道长好手段!”
王静玄笑而不语。
他虽然没跟费景庭搭过手,但气机感应,便隐隐觉得费景庭的修为恐怕不在他之下。
阴煞之气断绝,王静玄掐了个指决,冲着那柄长剑微微一召,那长剑便颤动着倒飞而回,落入王静玄手中。
费景庭全程看在眼里,隐隐觉得王静玄的手段不像是御剑术,反倒跟他的小挪移术很是相像。
只可惜初次相遇,不好问询人家的秘传。
修道之人切忌三问,一问年龄,二问师承,三问修为。
流落此间数月,结识了修道发烧友黄明睿,又结识了真正的修行中人陈撄宁、黄邃之,费景庭早已不是吴下阿蒙,这点常识还是有的。
三人并行,转眼进了村落。
方才阴煞之气冲天,风雷大作,将席卷村落的浓雾吹散,露出了原本面貌。此地名为蓑衣塘,地处天目山山脚,依着一块烂泥塘,地势有些低洼。村子里种植了不少竹子,郁郁葱葱颇为养眼。
王静玄的道场就在天目山至道观,这周遭十里八村很是熟络,便介绍说此地地处高山密林沼泽之处,终年雾气茫茫,阴森潮湿,故名蓑衣塘。待瘟疫过后,闵地移民迁入,种植了不少竹木,便以造纸为业。
果然,甫一进村,便有村老带着青壮迎将上来,紧张道:“王道长,不知那些鬼物可处置了?”
王静玄说道:“柳斋主(注一)且宽心,有二位居士相助,非但是鬼物,便是阴煞怨气也一并拔除了。”
“哎呀,这就好,这就好啊。”
这姓柳的老者张口便是闵地官话,果然不是本地人。
姓柳的老者松了口气,连忙招呼道:“此番多亏了王道长,我已命人备好了吃食,另有簿仪(注二)奉上,还请王道长与二位……居士移步。”
(注一:道门一般称呼请自己打醮,也就是做法的客人,为斋主。)
(注二:簿仪,也就是给做法道士的谢礼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