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臣闻知消息,顿时纷纷打探消息,得知了粗略的情况之后,都认为改革应该不会对自己的官位和权力造成太大影响,当下议论纷纷了一阵之后,顿时都接受了官制改革的结果。
刘贤见风声吹得差不多了,当下召集在洛阳的千石以上官员先开了一次大朝会,将自己与庞统、黄权等人反复商议过的官制下发给了百官,让众官讨论。庞统亲自充当解说,接受百官的质询。九品十八级的官阶制度比之以前用俸禄多少来评定官员等级的办法清晰明了了许多,百官对此都无疑虑,因此很快通过。
但三公九卿制改为三院十二部的事却遭到了许多质疑,不少大臣都认为这所谓改革仅只是换了个名称而已,反倒使得官吏百姓听不惯新的官名,弄不懂新衙署的职能,将会因此而变得无所适从。
同时一部分毕生钻研经学的大臣也对政务院中设立如此之多的部门感到愤怒,部门增多,且其中许多机构的设置很明显都是给其他诸子百家的子弟准备的,若是官制因此而实行的话,经学子弟在朝廷中所占的比重将会大大下降,经学显赫了三四百年的地位将会被彻底推翻,沦落到与其他百家再次竞争的地步。
当日朝会争议极大,便以刘贤和庞统的威望都不能将之完全压下去,争论了一天还是没有结果,刘贤只得下令休会,明日继续商议。
当夜百官散去,为了各自的诉求开始相互串联,许多书信从洛阳城中连夜送出,发往中原各州。
散居在各州郡中的大儒们顿时开始纷纷发声,抨击朝廷轻视圣人之学,而重视其他无用之杂学,有激进者更是指斥刘贤乃是有汉以来最大的暴虐之君。
部分大儒开始自发往洛阳进发。
刘贤在宫中闻听洛阳城中的异动,得知许多信使连夜出城,当下皱了皱眉头,叹道:“朕原本是可以不经过廷议,直接下发官制改革诏令的,只不过是想着要让百官感受一下集体讨论这种制度的好处,因此才在颁行诏令之前,先发下去让他们讨论一下。如今看来,是朕对他们太纵容了。行政官员本来就只需遵照制度行事就好,给他们议政的权利反倒是滥权了。”
当下刘贤招来庞统、黄权,三人密议了一阵,随后连续下发诏书给镇守在各州郡的各军将领,叫小心稳固地方,监察舆论,但暂时不要动作,等到对方按捺不住,除了言语之外还有了实际性的煽动破坏举动,到时再一举抓获,予以定罪。
此后十数日,刘贤每日便静静地坐着听殿内百官争吵辩论,经学门人要努力维护自家的地位,但刚刚崛起的其余百家也不敢示弱,誓要捍卫自己的权利。
刘贤毕竟是马上夺天下的皇帝,在这个文武不分家,讲究出将入相的时代之中,朝中百官多有军队背景。许多官吏本就是新打下一个地盘之后,临时从军中抽调军吏担任,从此军转政,然后逐步升迁起来的,因此朝中军队派系的占了极大一部分,经学门人们也不是傻子,不会对这股最大的势力发出挑战,因此对设立枢密院、兵部等涉及军队的事务一概赞成,以此换得了军方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