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话,几乎一开始就将李愔给排除在外了。
如果真的有将李愔放在考虑范围之内的话,恐怕就不会这么问了。
当然了,这或许只是李世民的一种策略。
听到李世民的问话,李愔微微一笑说道:“父皇,儿臣认为,如果从嫡子方面来说。当然是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
“但是,魏王李泰心胸狭窄,没有容人之量。如果他当太子的话,只怕我们兄弟,没有一个能够幸免于难。”
“而晋王李治,年纪尚幼,敦厚有余,威信不足。如果立他为太子的话,只怕大唐江山,会有大权旁落的危险。”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李治就是大权旁落的代名词。
当然了,这一世上,能让他大权旁落的武则天,已经被李愔给收走了。
但是走了武则天,难道就不会出一个刘泽田,章泽天?
李愔继续说道:“在之前拍摄隋唐英雄传的时候,儿臣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说齐王。”
“他们都说,齐王和父皇年轻的时候,几乎是一模一样。”
“并且,齐王文韬武略,英姿勃发,难道不是太子最好的人选吗?”
听到李愔的话,李世民不由微感诧异。
他原本以为,李愔会毛遂自荐,推荐自己为太子的。
但是没想到,他最终竟然推荐了他的兄长李恪。
李世民深深地看了李愔一眼,然后说道:“可是,齐王背后,并没有世家门阀支持,很难坐稳这个位置啊!”
李愔微微一笑说道:“父皇,齐王背后,还有儿臣!并且儿臣认为,世家门阀,实乃国家的蠹虫,他们依附在国家身上吸着国家的血,迟早有一天,会把国家给吸垮掉!”
“所以,儿臣会帮助兄长,在未来十年之内,清除掉世家门阀的危害。”
李世民再次深深地看了李愔一眼,脸上忽然露出疲惫之色。
然后,他不由对李愔说道:“愔儿,你的话,父皇会慎重考虑的。现在,父皇有些倦了,要休息一会,你先下去吧!”
“是,父皇,您歇着,儿臣告退。”
等李愔走后,李世民的脸色,变的极为复杂。
直到这个时候,他仍然在权衡利弊。
而他权衡的目标,自然是在齐王和晋王两人之间,不停的摇摆。
齐王李恪,最像他,并且文韬武略,绝对是最佳人选。
但是齐王是庶出,更加致命的是,他的母妃是杨妃,是前隋公主。
他身后,并没有世家的支持。
当然,他背后站着蜀王。
但是,如果从正统的角度来看,最合适的人选,还是晋王李治。
为什么以前有一个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规矩呢?
就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有了这个规矩,会减少很多的内耗。
如果没有这个规矩的话,国家将会陷入无休无止的内耗之中。
但是李世民自己,就先坏了这个规矩。
如果再将皇位传给齐王的话,那么这个规矩就彻底乱掉了。
这时候,一个人从里面走了出来,正是长孙无忌。
李世民是真的信任长孙无忌,这种父子对话,都特意让长孙无忌在里面偷听。
李世民并没有看长孙无忌,而是叹了口气,似乎是自言自语地说道:
“辅机,太子之位,还是传给齐王吧!”
长孙无忌面无表情地说道:“皇上,可是齐王身上,流淌着前隋皇室的血统,天下百姓,是不会答应的!”
李世民脸色一沉说道:“可是,他也是朕的骨肉,他文韬武略,最像朕。将皇位交给他,朕放心。”
长孙无忌仍然坚持道:“皇上,可是自古以来,就有传嫡不传庶的传统。立齐王为太子,必将留给子孙后代,无穷的烦恼。”
李世民再次强硬地说道:“辅机,朕意已决,无需多言。还有,朕警告你,不要动蜀王,不然的话,休怪朕不讲情面,灭你长孙一族!”
此言,诛心!
在这一刻,李世民还是做出了决定,传位给齐王。
因为只有传位给齐王,政权才能最平稳的进行交接。
李世民不想现在就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