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王,几乎被气到吐血。
倭国的文武大臣,开始血谏他们的君王,要求抓住渊盖苏文,并且把渊盖苏文交给大唐,来换取和平。
倭国王思虑再三,最终答应下来。
因为,现在的他,已经是走投无路了。
再不想办法的话,恐怕他即将成为末代君主。
当然了,渊盖苏文的实力很强。
他们远远不是渊盖苏文的对手。
想要对付渊盖苏文的话,就只能用计。
最终,他们商议出一个绝佳的妙计。
哪就是设宴宴请渊盖苏文,然后在宴会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
以摔杯为号,帐内埋伏的刀斧手一拥而进,当场砍下渊盖苏文的脑袋。
只要渊盖苏文一死,他的三万大军就群龙无首,到时候就能被他们收编过来。
等唐军退走之后,正好可以镇压反叛。
额,好吧。
其实这个计策,是从三国故事里学过来的。
倭国人,非常痴迷于三国故事。
非常崇拜哪些三国的武将和名士。
他们国内的内战,所有的战略战术,基本上都是脱胎自三国故事。
……
此时,唐军正在海上修整。
现在,整个倭国还有最后一方净土。
哪就是处于倭国最北部的北海道。
北海道同样是倭国的领土,不过却是一个孤立的小岛。
这段时间,李愔一直没有去洗掠北海道。
而北海道这个名字,其实还是倭国向大唐学习的结果。
这时候的倭国,各方面都极度落后。
在各个方面,都在向大唐学习。
像是大唐流行的跪坐,睡的矮床,这样的细节他们都孜孜不倦的学习。
并且一直流传到后世也没有更改。
像是茶道、花道等等,更是处处都在学习和模仿。
甚至就连取个地名,都是这样。
大唐分为十道,所以,他们倭国也以道为名字来命名。
北海道就是这么来的。
殊不知,整个倭国的面积,还不及大唐最小的一道大。
李愔此前之所以没动北海道,可不是因为他仁慈。
他留着北海道,其实就是做一个临时落脚点。
经过他们的一番抢掠,李愔相信,接下来倭国必然会陷入内乱之中。
并且有很大可能,倭国王和渊盖苏文之间,会彻底决裂。
而最后的胜者,李愔更加看好渊盖苏文。
倭国王,很有可能,并不是渊盖苏文的对手。
当然了,不管谁胜谁负,李愔都不用管那么多。
反正他们是狗咬狗,一嘴毛。
等他们斗完,李愔只需要负责出来收拾残局就成了。
接下来,李愔发动全部兵力,对北海道发起攻击。
李愔相信,接下来的时间,倭国必然会陷入内乱之中。
根本不可能有精力支援北海道。
当然了,其实就算他们真的来,唐军也丝毫不惧。
……
唐军的船,遮天蔽日般,将整个北海道团团包围住。
这一次,李愔直接动用了十万步兵。
这些兵马,都是朝廷方面派来的。
李愔作为大将军,总要雨露均沾,不能太过厚此薄彼。
而之前的时候,他们因为需要适应航海,状态不佳,李愔基本上没怎么派他们出场。
现在,总要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不是?
这一次,李愔直接跟着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