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从理性上讲,刘菃所言虽不乏夸张的成分,但北上四川也确实是一条很不错的方案有道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刘文秀早前经营建昌府多时,本就是用来再度入川的前进基地。朝廷的行在到了建昌府,可以利用那里的粮草为下一步的行动物质基础,更可以利用金沙江和长江的水道。尤其是后者,明天可以顺江而下,直抵夔东。到了那里,一旦与夔东明军汇合,这支逃离云南的明军从整体实力上必然会得到一个质的提升。届时,无论是如其所言般去湖广掏清军主力的大后方,与那洪承畴换家,还是遵照刘文秀的遗言,北上攻入陕西,与吴三桂换家,对明廷而言都算是一条可以去尝试的道路。最起码,总比困死在云南要强得多。
刘菃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果不其然的影响到了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永历皇帝,听到此处,这位耳根子素来就极软的天子干脆也懒得再听其他的方案,正儿八经的与入蜀派商讨起了个中细节。
这期间,作为首辅大臣的马吉翔却一个字儿也没说,沉默得就如同是不存在一般。直到良久之后,他的女婿杨在有些按捺不住了,他才幽幽的道了一句“莫看他们现在叫得欢,皇上肯定还是要听晋王殿下的”的话来。
果不其然,朝议结束,永历皇帝第一时间便派了一个亲信的锦衣卫赶去征求李定国的意见。而李定国对此也很是赞成,等到他腊月十三赶回昆明召对时,更是指出了“此时移跸建昌,必经武定。但武定荒凉,必走宾州一路,庶几粮草为便”,由此干脆连入川的路线都直接给定了下来。注
天子与晋王将事情敲定了,当即便传旨户部尚书龚彝和工部尚书王应龙筹备粮草,并派遣平阳侯靳统武护驾。他们计划将启程日期定在两天后,也就是腊月十五,总要赶在清军逼近昆明前出发。
移跸一事事关生死,永历朝廷以着前所未有的效率开启了准备工作。与此同时,坐观了数日风色的马吉翔于家中招来了他的弟弟马雄飞和女婿杨在。
“皇上听信了那些川耗子的胡言乱语,坚持要移跸四川。若是朝廷真的去了那里,旁的不说,文安之那个老匹夫一定会来迎驾。那老匹夫可是庶吉士出身,出镇川鄂前便是首辅,绝非扶纲、雷跃龙那等货色可比的。就算是没有那些以其马首是瞻的闯逆,老夫也难免要退避让贤。若是老夫让贤,这首辅的位置日后就断难再传与贤婿了。”
诚如马吉翔所言,文安之是天启二年的庶吉士,在天启、崇祯两朝皆有贤名。后来虽然多次未有受召,可真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却还是毅然决然的接受了永历朝廷的任命,并且亲身前往最为艰苦的夔东地区联络那些为世人所畏惧的闯贼。
当年,文安之甫一入朝便直接入阁。按照明廷的规矩,先入者要比后入者的地位要高,排名更要靠前。那时候,首辅是严起恒,次辅是王化澄和朱天麟。此三人皆是永历朝的老臣,并且多有建树。可一旦文安之入阁,他们立刻退位让贤,说什么也要让文安之来做首辅大臣。那些进士出身的阁老们尚且如此,马吉翔一个锦衣卫,出身上连文官都不是。届时,这么个无非是仗着李定国撑腰才窃取了首辅之位的货色,哪怕是稍有些许犹豫都会遭到天下人的鄙夷,都会遭到各地实力派的攻讦,首辅的宝座立刻就会化作熊熊燃烧的火炉,端是他脸皮再厚,不介意天下人的唾弃,难道天子和群臣还能容他继续占着茅坑不拉屎
叛来叛去多次,才总算是捞到了这么个首辅大臣的位置,这权位在手的滋味,马吉翔是万万不远轻易脱手的。此间他说得真切,马雄飞与杨在也同样是听得连连点头,尤其是后者,听着老丈人还惦着日后把首辅大臣的位置传给他,感激之余更是一副同仇敌忾的模样。
“况且,一旦入蜀,程源他们那群川耗子肯定是占据朝堂上要紧位置的。到了那时候,金侍郎他们为蜀人掣肘,晋王为闯贼制衡,你我兄弟、翁婿必陷孤立无援的绝境。而那群川耗子也肯定会再将当年我等依附孙可望的旧事翻出来,没了晋王的庇护,只怕满门上下也未必有一个能落得好下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