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食敌一钟,当我二十钟。伪帝连这个道理都不懂,老本贼竟然还照章全收,真是天助大清啊”
闻言,多尼和吴三桂尽皆哈哈大笑起来,就连罗托也不禁莞尔。不似吴三桂是从陕西经四川南下的,也不似多尼是后来才到的,他和赵布泰一开始就是从湖广进入贵州的,一路行来,当时确实轻而易举的拿下了整个贵州,可接下来的粮草输送却花了他们大半年的功夫才积攒够了足够进攻云南的数量级,而且还是在长沙幕府那等高效的行政机构全力以赴的情况下才将将达成的。
究其原因,一则是路途遥远,一则是道路崎岖,一是贵州地瘠民贫,实在筹不到粮。而军粮运输的过程中,随着路程的延长,路上的消耗用不了多久便会超过计划运输的数量,甚至随着路途的不断延长,很快就会发展为一个天文数字。
想要达成运输目的,就要携带更多的粮食、组建更大规模的运粮队、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更加高效的组织能力才有望实现。但凡有一点做不到,哪怕只是差一些,就必须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弥补,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各项消耗也会随之呈几何倍增长。说白了,损耗急剧提升而运力有限,这便是古人说千里馈粮,士不可一日再食的原因所在。
长沙幕府确实做到了,但仍旧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如今粮草已经不甚充裕了,原地驻扎倒是足够,但大军继续追击却是千难万难。
他们原本的计划是先行以守住昆明并确保粮道安全,短期内仅以小规模部队出击扫荡周边,设法确定明廷及各路明军具体位置,设法招降纳叛,并针对明军可能的反击进行一些防御性质的作战。等洪承畴再运几个月粮食,足够大军远征所需,再行出击与明军决战。
而今嘛,托永历的福,清军再度拥有了继续追击的底气,怎会不信心备至
历史上,洪承畴在当年九月上疏清廷,继续为千里馈粮之难哭诉时就提及过,因永历的旨意,垫后的明军未能销毁的仓储中仅粮食一项,仅昆明城和宜良县两地,满清那支数万人的灭国大军便吃了足足半年的光景。而这期间,明军则在远离云南腹地的边远山区,一边承受着清军的重兵围剿,一边还要忍饥挨饿,这愚蠢至极的行径真真是养肥了敌军,拖垮了自己
有道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稍作休整,清军便开始了对明廷的搜寻工作。但是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第一时间派出去向东搜寻的骑兵很快就汇报,明廷压根儿就没有往东面走,也没有半点儿“声西走东”的痕迹可循。
“本王爷记着,好像洪承畴那奴才之前提出让你们两个一起走湖广入黔时,曾说伪朝轻易不会逃往两广,那话具体怎么说的来着”
“奴才记着,好像是说伪朝和海寇有矛盾,具体的奴才也记不清楚了。”
赵布泰和他爹卫齐、他兄弟鳌拜、穆里玛差不多,都是直线条的肌肉型武将,打仗是把好手,忠心上也都是没挑儿的,但其他的也就那么回事儿。多尼本也没指望能从赵布泰口中得到答案,此间便更是干脆的将视线投诸于罗托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