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帝国再起 > 第八十二章 骆驼与稻草(十五)

第八十二章 骆驼与稻草(十五)(3 / 6)

沿着官道,清一色骑兵的蒙古八旗作为大军先锋向着西南方向疾驰。铁蹄踏处,哪怕只有两千五百余骑,亦是如雷般的震天动地。一路奔行百余里,只用了不到一天的功夫,他们便赶到了五青山、骑马山一线的清军大营。

这里是衢州清军针对闽北明军的三道防线的后备大营,亦是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各处堡寨的核心支撑点。此间,援兵的先头部队抵达,作为前沿指挥官的梅勒章京阿玉锡却不见半点儿喜色。见得如此,亦是让日夜兼程赶来的阿商格为之一惊。

“战况如何?”

“回主子的话,卅二都和凤林镇在昨天下午就已经丢了。若不是这五青山、骑马山一线的堡寨都是依山而建、凭险而守,只怕也撑不到现在。可就算这样,前沿的两处堡寨也都已经丢了,海寇已经入山,这里怕是也撑不到明天。”

短短一天的时间,明军已然攻破了两道防线,随后只休息了一个晚上便对这第三道防线发起猛攻。这样的攻势着实让阿商格眉头一紧:“海寇来了多少人,怎会败得这么快?”

此言一出,阿玉锡亦是只能苦笑:“据逃回来的旗人说,海寇率先攻入峡口镇的是右先锋镇,对卅二都和凤林镇城破时冲在最强面的是戎旗左镇和亲丁镇。从昨天下午到现在,海寇之中也出现了戎旗右镇、左冲镇、正兵镇的旗号。另外,这几天探马也先后发现了海寇的北镇、游骑镇、车骑镇的旗号……”

阿玉锡的娓娓道来,确实解开了阿商格的疑虑,但也着实让他的眉头进一步的逼近,将眉心挤得几乎无立锥之地。

清廷与闽粤两省的明军打交道已有十多年了,根据情报和战绩,阿商格知道清廷对于明军的各镇也有着战斗力的强弱排名。

排在第一的,自然是陈凯的督标第一镇。那是击败过西南经标、平南靖南二藩的藩兵以及少量满洲八旗的精锐部队,乃是明军在广东、南赣战场的定海神针。这是一支在战斗力上明显优于其他各镇的部队,也是让清军颇为挠头的部队。因为除了笨重和阵型不适合在山区作战以外,这个镇基本上没有任何短板不说,列阵而战更是无往不利。

督标的其他几支部队,具是新建和新近改编,尚且是未知之数。余下的,也并没有太过显眼儿的,亦可能是源于督标第一镇的过于耀眼。这样的耀眼不光是遮蔽了广东、南赣各镇的光芒,就连福建这边也难以避免。

但是,就阿商格所知,郑成功手里也并非没有王牌部队——成军最早、老兵最多的亲丁镇、左先锋镇、右先锋镇,以及抽调各镇精锐组建起来的戎旗镇在后来衍生出来的戎旗左镇和戎旗右镇。他们,只是没有像督标第一镇那样有过多的机会与不同的强敌交锋,但也击败过诸如杭州驻防八旗之类的对手,其战斗力同样不容忽视。

此间,出现在阿玉锡口中的已经有戎旗左镇、戎旗右镇、亲丁镇和右先锋镇,明军在福建的五大精锐已出其四。再加上数量惊人的火炮,就凭着这三道几乎都建在坦途上的防线被打成这样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当听到阿玉锡提及北镇、游骑镇和车骑镇,阿商格已经很清楚他的这支蒙古八旗援兵其实际上已经不可能对明军的攻势产生哪怕一星半点儿的阻遏了——此间的地形,本就不适于骑兵发挥。此间,明军在闽北的三个骑兵镇聚齐,这两千五百蒙古八旗在数量上也就没了任何优势。至于让蒙古八旗那群上了马如履平地、下了马连路都未必走得稳当的家伙们下马步战,他自问还干不出这等蠢事来。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