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周的诉讼负面只是一个抑制了伊格瑞特股价上涨的开胃菜,这次卡车司机的突然罢工导致亚马逊旗下一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陷入瘫痪,就是非常明显的直接冲击。
这件事涉及到的利益关联也相当复杂。
政治层面乃至正在筹划做空维斯特洛体系科技股的一众空头先不说,只是事情本身就相当麻缠。
事情首先从亚马逊物流配送系统的运作模式说起。
现阶段的亚马逊网上商城物流配送系统只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初级阶段,亚马逊在美国各地建造物流配送中心,只是完成从亚马逊仓库到签约快递公司的第一阶段配送,而不是直达客户。
因为传统的美国快递既昂贵又缓慢,官方主动负责第一阶段配送,既可以提高效率缩短配送日程,又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完成第一阶段配送,USPS等快递公司获得快件后,再利用自身完善的全国性配送网络将包裹递送到具体客户手中。
亚马逊现阶段的初级配送系统,构建过程中,为了避开规模庞大的美国卡车司机工会的纠缠,选择了外包模式,将运输业务分拆交给不同的小型运输公司,而不是成立自己的运输团队。
这是西蒙根据记忆中的亚马逊运营模式亲自设计的方案。
物流配送中心的员工属于新工种,因此没有老牌工会可以依托,想要制止这些员工成立工会也相对容易。
美国的卡车司机工会却是与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一样存在了很多年的老牌工会组织,工会成员达到140万之众,比当下正在快速衰落的汽车工人联合会还要庞大。
电子商务业务注定离不开担负着美国本土运力70%以上的卡车运输。
因此只能迂回。
增加一层承包商,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不过,通过很多家独力的小型运输公司作为缓冲,避开与卡车司机工会的直接接触,长远来看,伊格瑞特绝对可以节省更多。
否则,如果成立运输部门直接雇佣卡车司机,随着伊格瑞特电子商务业务的不断壮大,将来依附在亚马逊物流配送网络上数以十万计的卡车司机,背靠工会,绝对会成为伊格瑞特的噩梦,负面影响丝毫不亚于现在依旧趴附在美国汽车企业巨头身上的汽车工人联合会。
美国的政府部门为何低效到在后来的《疯狂动物城》中被比喻为水獭,美国的航空公司服务质量为什么差到经常暴力待客甚至将乘客打到头破血流,美国的一些市政工程为什么小小一段路面修补在中国一天就能完成往往却能拖上几个月,都是因为工会的缘故。
有恃无恐。
美国的各大汽车巨头还可以通过将工厂搬迁到海外降低成本吊一口气,伊格瑞特的电子商务业务显然不存在这么做的可行性。如果答应卡车司机工会的条件,直属运输部门背靠工会不断要求高额薪酬高额福利还完全失去效率的情况下,伊格瑞特旗下的亚马逊网上商城也就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
这世道从来不缺少聪明人。
伊格瑞特的外包策略,用意并不算隐晦,美国卡车司机工会发现旗下会员很难从一大群小型运输公司身上占到便宜,刚刚完成IPO的伊格瑞特却是一个肥的流油的存在,自然会产生吃大户的心思。
这次的突然发难显然是一次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