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初成立,当年6月份推出第一款个人电脑产品,直到现在,卓越其实才成立刚刚三年时间,然而,就是这三年,趁着国内信息产业爆发式增长的东风,卓越科技也大踏步地连续实现了三级跳式的高速增长。
即将过去的1998年,中国内地PC出货总量预计为1300万台,其中卓越电脑出货量,算上接下来最后一个月的估算,将达到190万台,占据内地PC市场份额超过14%。
这其实低于最初快速增长势头下卓越内部估算的20%。
不过,问题不在于卓越,而在于中国内地PC市场的增长实在是太迅速,就在卓越成立的1996年,国内PC出货量才刚刚突破500万台,紧接着,去年就达到800万台,今年再次跨越式增长,达到1300万台,连续两年增幅都在60%左右。
面对如此庞大而诱人的市场,更多厂商进入,导致国内PC领域的拼杀越发激烈。
卓越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稳步抢下14%的市场,已经算是一个商业奇迹。要知道,今年排行第一的联想,预计市场份额也只有21%,全年出货量在280万台左右。
当然了,不得不说的是,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
卓越的成功,终究还是得益于背靠维斯特洛体系的雄厚资源,这其中,只是作为PC核心的CPU一项,通过维斯特洛体系关系与AMD建立潜在联盟的卓越,就拿到了比那些可以避开关税成本的水货散装厂商还要更具优势的价格。
再就是团队。
这也是陈晴颇为骄傲的一点。
过往三年时间,卓越建立起了一个从研发到销售都颇为高效强干的经营团队,这也是陈晴在上周与这边进行过电话会议之后,又亲自赶来的原因。
确定出售卓越的计划不会改变,不过,陈晴当然不打算把这家公司全盘交出,至少,一批被陈晴重点标注的人才,这次打算带走。
虽说不可能没节操到直接再开辟一个卓越,继续卖电脑,联想那边也不会犯下这种错误,肯定会签署相应的竞业协议,但这样一支团队,在当下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改革浪潮下,做些其他业务,也必然游刃有余。
陈晴在深圳停留一天,基本敲定了那些人走那些人留,然后便启程飞往北京。
随行的还有即将正式开启出售谈判的高层团队。
抵达京城,时间是12月7日的上午,安排好卓越与联想双方的接洽事务,午餐之后,陈晴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皇城附近的某个大衙门。
下午两点钟是某大衙门牵头几个高层部门一起审核宁波炼化项目的讨论会议,基本将确定这一规划产能达到500万吨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否能够审批通过。
除了陈晴,林岚带领的浙省地方政府与国资代表团队、维斯特洛公司的投资团队、韩国SK集团的运营团队都已经提前赶来,三方将针对项目的各类细节问题接受当局质询。
于是,相比其他人,陈晴更像是跑来旁听。
当然了,稍微知晓内情的人,都不会把陈晴当做一个无关紧要的旁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