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圈里的特立独行,永远都是民谣。
所有的民谣里都有着故事,这话从来不假。
最质朴的歌声,一把吉他,就是一段故事。
他们是歌颂者,也是诉说者。
说着他们心里每个煎熬的黑夜,每个痛苦的人生,还有心里遥不可及的梦幻……
情歌固然深情,但是说到底,论忧伤,民谣歌者从来都是淡然一笑。
烟嗓不是光荣,是曾经的落寞,是对那份挥之不去的过去的酸楚,其中也满是伤痛。
吉他也不是骄傲,是昔日的留恋,是对未来一眼望尽后的苦涩和麻木,其中更是无可奈何。
这是属于民谣的故事,也是属于音乐的遗憾。
他们唱得,不是掌声,也不是喝彩,只有自己,仅此而已。
前奏很短,吉他堪堪响起,观众还在诧异中,苏尘便轻声歌唱……
“傍晚六点下班,换掉药厂的衣裳
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几瓶啤酒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云层深处的黑暗啊,淹没心底的景观~
在八角柜台,疯狂的人民商场
用一张假钞,买一把假枪
保卫她的生活,直到大厦崩塌
夜幕覆盖华北平原,忧伤浸透她的脸~
河北师大附中,乒乓少年背向我
沉默的注视,无法离开的教室
生活在经验里,直到大厦崩塌
一万匹脱缰的马,在他脑海中奔跑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云层深处的黑暗啊,淹没心底的景观~”
没有副歌,每一个小节都是一段故事,说着人们心里的苦。
从第一句开始,观众的视线已然离不开,默默注视着台上的苏尘。
没有什么技巧,最单纯的嗓音而已。
平淡的讲述,直白的诉说,以及淡淡的笑容。
那是看透世间沧桑的眼神,包含波澜,却又无比安宁。
这首歌背后的意义,通过苏尘的歌词,他们听懂了。
现实和理想的碰撞……
人们生于理想,死于欲望。
最简单直白的方式,把这首歌中的酸楚和痛苦以及纠结灌输到观众心底,从观众席上第一声叹气时,苏尘就已然完成了目标。
他要的很简单,艺术终究是依靠感性而活,现实终究要理性。
用声音唱出观众心里的哭,男人的累,女人的苦,生活的不易,活着的痛苦,在这首歌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就是民谣的魅力,归根在于第一个字,民。
活着很难了,谁有空追求那些高尚的艺术。
欢快的歌人们只会记住一时,伤心的歌,有时候听了一遍,一生也忘不掉。
这阶段他们听了苏尘不少的歌,特别是在这个舞台上,苏尘的瞩目和实力,自然会让他们去关注。
《消愁》亦是如此,唱得是人们心里的愁。
这首更是,唱得是人们心里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