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三郎的武力队拥有四百名燧发枪兵,他们完全不惧与清军的鸟铳并进行对射,但是另一个方向的鸟铳兵骚扰却让伤亡越来越大。平三郎知道继续前进进行武力已经不可能了,他需要做的是撤退。
平三郎快速集结部队,以戒备行军状态向南方的金州卫城撤退,而越来越多的清军已经赶到,骑马的鸟铳兵出现在了山林沟壑等各个地形,对撤退的武力部队进行骚扰,而进入金州为周边的平原地区之后,骚扰式的袭击更加频繁。
这群清军已经发现,平三郎的武力队即便经历了巨大伤亡之后,仍然保持了严正的阵型,所以他们不准备直接骑兵冲击,而是不断派遣小规模的骑兵骚扰。这种以逸待劳的战术非常奏效,清军的指挥官显然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家伙,他甚至可以集结起三四百名鸟铳骑兵,在武力队的撤退必经之路上堵截,迫使平三郎改变行军路线。这让武力队官兵的体力消耗非常大,他们用了四个时辰走过的道路,返回时却用了整整一天半的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武力队至少有一百倒下,成为了陆军登陆辽东战场首次失败。
退入金州卫城的武力队终于得到了喘息的时机。平三郎派遣联络官与旅顺的主力进行联络,报告情况,但是却在城外遭遇了清军骑兵的围追堵截,最终以失败告终。
在战斗发生的第三个夜晚,平三郎派遣步兵斥候翻越山道向海边而去,他知道在辽海一带来来往往的船只全部属于合众国海军,只要连上联络上一艘船只,就可以把消息送到旅顺,这是最稳妥的方法,由作战参谋亲手书写的作战报告,被递交到了旅顺的战区副司令乌穆的手中。
乌穆没有直接派遣出步兵援助,因为敌人的骑兵数量也就在一千五左右,没有炮兵和攻城器械,根本不足以攻取金州卫城,一直等到十日之后,骑兵休整完毕,陆军派遣了一支千人规模的骑兵队支援金州卫城,并且在金州卫附近的平原地带与清军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
在这场冲突中,清军大败,原因无他,骑兵部队也选择了和清军一样的作战方式,那就是通过骑马机动以火枪发动攻击,但是区别是,骑兵部队手中的火枪全部是燧发枪。
骑兵的燧发枪是减短了枪管的卡宾枪,以方便骑兵在马上进行射击,陆军骑兵完全可以不用下马,在马上进行射击之后,然后拉开距离进行装填,继而再次赶到战场,进行轮转射击,这种战术取得了较大的战果,伤亡确实不大,以至于骑兵部队的指挥官把金州所有的燧发枪全部征集起来,然后把骑兵部队缩减到五百人,这样几乎每一个骑兵都拥有三把燧发枪,在装填完毕之后赶到战场,清军齐射一轮,合众国骑兵却可以发出三轮齐射,清军的火力完全无法和陆军骑兵相提并论。
在金州卫一带进行了大约十天的鏖战之后,清军主动撤退到丘陵地区,双方脱离接触。
而在另一个方向,由陆军组成的武力队在海边也遭遇了清军的袭扰,损失却非常小。因为陆军部队得到了海军舰船的支持,两艘巡航舰用长身管的12磅海军炮炮击岸边季节的清军骑兵队。陆军武力队占据了一个海边村庄据险而守,通过小船不断从海上获得补给,清军骑兵啃不下,只得作罢。
从战术上来说,合众一方取得了胜利,但是从战略上来讲合众国一方却是失败的,因为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陆军主力被限制在金州以南的土地上,让辽东内陆的清军得以集结,农庄进行了撤退。盛京总管叶克书下达的命令是坚壁清野,所有的庄屯把牲畜粮食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全部销毁,大量的村庄被焚毁,以至于陆军北上的时候很难在本地抓到俘虏,也无法获取补给,甚至连挡风遮雨的房子都没有几间。
在满清朝廷的权力中心北京,多尔衮与皇太后布木布泰宗室耆老代善达成一致。压服躁动不安的满洲亲贵,并向天下宣布,辽东为满洲之根本,八旗既不会去辽东而就中国,也不会弃中国而返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