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庶子,长幼有序,当然应该哥哥当郡王,弟弟当贝勒,亲王就算了,年纪轻轻功劳浅薄立不住。那郡王和贝勒的分界点划在哪里呢
仅从征讨葛尔丹的功绩看,只有老大能封个郡王了,其他几个都在打酱油。老八虽然康熙自己很看好,但就他只射杀了一名葛尔丹麾下的小头目来说,还不够越过这么多哥哥去跟冲进葛尔丹大营的老大平起平坐。
但若是真只有大阿哥封了郡王,成了鹤立鸡群的那个,朝中的人心可就要压不住了。大阿哥党一夜之间就能人数翻倍你信不信所以皇帝决不能表现出只有大阿哥与众不同的样子来。三阿哥胤祉必须也是郡王。
那老四当不当郡王呢
说实话,当或不当都可以。然而康熙琢磨了许久后还是选了“否”。首先老四生母出身包衣,其次老四并没有可以越过老八的突出功绩,其三康熙觉得孩子的性格太过刚硬需要打磨。当然最重要最重要的原因,是皇帝有些心疼钱了。
分封不是口头上说说,再给个宅子就完了,要给包衣,给佐领,给属官,给田地庄园,给铺子,给大把银子。分封这么多皇子,就算是刚刚打了胜仗有缴获的国库,也遭不住一次性这般花销啊。一个郡王和一个贝勒,还是差着不少钱的。
切实面临经济问题的康熙爷,摸着自己黑透的良心,决定给被亏待了的老四和老八加封号。虽然这么一来,就显得老五和老七最差劲了,然而摸着良心的康熙爷才不管嘞,事实就是老四和老八多跑了一趟山西嘛。
说完了爵位,再来说说封号。如果说爵位高低还有这样那样的考量,那么封号选什么字,就全是康熙夹带的私货了。反正都是好寓意的字眼,正说反说解释权都在康熙自己的手里。
老大叫“直”,古书上说“肇敏行成曰直”,什么意思呢一开始很机灵啊,反应很快啊,做事有成功啊,叫“直”。听上去挺好的对不对,但后面还有一句呢,“始疾行成,言不深。”是不是也有点“急功近利”和“说话不过脑子”的意思来理解,就只有康熙自己知道了。
老三叫“诚”,这也很有意思,最古老的那批封号里面是没有“诚”字的,清朝此前的皇帝也没有用过这个字,不过到了康熙这儿觉得“诚”是个好字,“诚实无欺”、“纯德合天”,显得孩子老实听话啊。
四大爷的“雍”,虽然也不是一个自古以来的封号,但却用得妙极了。“雍”字最早出自诗经,本义“和谐”。如今最常用的词组是“雍容”,有文雅大气的意思,这都是好寓意。然而,小八爷私下里觉得康熙联想到的既不是“和谐”也不是“大气”,而是“冉雍”。冉雍是孔子门下“十哲”之一,论语中其人最著名的政治主张就是“居敬行简”。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都要严肃,做事简洁有效,岂不是他四哥的完美写照吗
至于小八爷自己的“定”,是个自古以来的好封号了。“大虑静民曰定”,能够安定百姓就叫“定”,虽然古时候“定”字给皇帝用比较多,然而到了清朝已经没有那么尊贵了,臣子中谥号“文定”的也出现好几回了。但纵观整个“定”的涵义中没有什么值得内涵的地方,小八爷就当这是老爷子对他行医成果的肯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