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纳兰家兄弟的玲珑心思,八贝勒和小系统商讨的问题就更加务实一些了,他们在头疼眼下清朝的印刷技术。
首先是活字和雕版的选择问题。
“难以置信,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七百年,清朝还在用雕版印刷”小白熊一屁股坐在紫檀木书桌旁边的地面上,上半身在雕成镂空云朵的桌腿上蹭啊蹭的,仿佛一摊没有骨头的烂泥。
八贝勒俯下身,拍拍好像圆了一圈的熊脑袋。“不要偷懒,继续翻。你再不动动就站不起来了。”
小白熊坚持表示自己是什么“科技造物”,不会变胖的。
八贝勒露出一个跟康熙爷相似的嘲笑表情。“呵,你从前都一连翻十个跟头都不喘气的,现在连滚一圈都滚不了了。”
小系统炸毛“嗷嗷嗷嗷。”
“嗷也没用。要么跑圈,要么伙食减半,你自个儿挑吧。”
头可断血可流,美食不能走。尤其是漂亮小姐姐投喂的美食系统委委屈屈地去抱宿主大腿,表示自己选前者。
由于小系统抱大腿的动作,现在八贝勒不用俯下身就能摸到小白熊软乎乎的头毛了。“你将欧罗巴如今最好的古登堡印刷术的资料再调出来让我看看。”
小白熊维持着抱大腿的姿势,但是一双乌溜溜的眼睛已经变成了深蓝色,虹膜底部似有文字快速流过。然而不到一秒钟,它的眼睛就又恢复成了温暖的生物正常的样子。
而八贝勒闭上眼睛,识海里就能够看到相关的资料。
古登堡印刷术就是一种活字印刷术,乍一眼看与毕昇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大同小异。都是将字母或者汉字的模型一个一个做好,就像一个个单字的小印章似的。等到要印书的时候,将这些小印章按照文章内容排列成一页大小,用来印书。等到印完书之后,还能把这些活字打散,重新利用。
然与在东方大地上活字印刷举步维艰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古登堡印刷术在欧洲一经问世,就快速普及,降低了书籍的成本。
那如果活字印刷术这么好用便宜,为什么宫廷御印的书册还在使用雕版印刷呢要知道,雕版的工序可不简单,首先得有一个书法极佳的人来写原版,要求字体均一,不能有差错,然后将这份原稿反过来贴在上好的木板上,再由工匠小心刻除没有字迹的部分,如此才成一块雕版。费时费力不说,中间若是不小心出半点纰漏,这块板就作废了。
武英殿作为全国印刷术的集大成者,为了提高雕版的速度和精度,可谓是把细节玩出花来了。有工匠专门凿行与行之间的间隙的,有工匠专门把“横”画凿出形状来的,有工匠专门负责“撇”,有工匠专门负责“勾”。就算是那个给书册行之间雕细边的人,都有一手徒手刻直线和直角的绝活。总之,从写字的那个到最后雕刻的师傅,各个都是人才。
然即便如此,武英殿任职的包衣们冬天也是不需要炭火的。一年里刻废的板就够他们过冬了。那可都是上好的硬木啊。
顺便说,整块好木头雕出来的雕版,凝聚了工匠们的心血,可不仅仅是用来印书的,在文人之间还有收藏价值,比书价高多了。像是京中礼部尚书家里收藏了一套南宋的雕版,听说很是完好,刷上墨还能印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