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若修从自己的黑色公文包里拿出一份写好的文件,然后又拿出老花眼镜戴上,这才开口道“首先我给各位说一下今年春耕春种的情况。截止前天,我们总共开荒面积约为七百五十亩,其中完成水稻种植面积约两百亩,其他杂粮种植面积约三百亩,蔬菜、瓜果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约二百五十亩”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些农作物并不是种到土里就算完,我们同样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对农田进行日常维护。我希望执委会能批准引进一些没有耕地的农民,让农业部以公社的形式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垦荒屯田。在我们的开荒面积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可以考虑给这些人分一些田地。”
陶东来听得连连点头,其实类似这样的人口引进计划已经在酝酿之中,不过农业部今天先提了出来,也给了执委会一个切入的契机。
以公社制度来组织农业人口屯田生产,就可以较为便捷地把农业、行政、治安、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依附于穿越众政权的社会组织,同时也可为培养第一批真正的“归化民”积累人口基数。不过在穿越众的管理体系中,这个公社成立之后究竟是归农业部管,还是该划给民政系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原本执委会打算将受损最重的那艘小广船交给罗升东带回崖州,但海运部检验完船身受损情况之后得出结论,这艘船非得上岸大修才行,而且工期至少是十到十五天。鉴于时间上的紧迫,执委会不得不修改了计划,先让海运部抢修另一条小广船,好让罗升东一伙能赶在崖州水寨察觉异样之前回去复命。
海运部计划用三到四天的时间修复这艘船,但急于脱身的罗升东可不愿再等那么久的时间,他说服了海运部让他和另外五名有幸脱身的俘虏加入到修复工程中来,并且包办了几乎所有的体力活,工作效率也大大超过来打工的明人。这样一来工程进度倒是真的加快了不少,至少可以把预定的工期再缩短一天。
孙长弥为此还专门抽空在论坛发了个帖子,内容是“如何充分调动本时空土著的劳动积极性”。他在文中指出,罗升东的表现充分证明了现代管理学中“目标激励”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目前在各项开工的项目中已经在大量使用本时空居民,但这些人来打工的主要目的仅仅是为了换取粮食、盐、铁器或者钱财而已,劳动的积极性并不算高。如何给这些人制定一些能够激发他们产生主动性的个人目标,并且让这些个人目标与穿越众的组织目标联系起来,应该是管理者们在目前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孙长弥的建议也的确引起了执委会的关注,在陶东来的授意下,蒙贺专门在论坛首页置顶了这篇帖子,以便让所有成员都能在登陆进论坛的第一时间看到它。几乎每个人都参与到了这场讨论中来,千奇百怪的主意也是层出不穷,只是其中真正具备了可行性和实用性的建议并不太多。
不过很快有一份来自劳改营的建议被加入到执委们的碰头会议程当中,内容便是针对孙长弥提出的问题。这份建议书的作者是任亮,他认为现有的酬劳制度的确无法充分刺激外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要对此进行改革。而他的改进方案就是建立劳工等级制以及相应的区别待遇。
这个“劳工等级制”可以说是脱胎于劳改营现行的“积分制”,但跟积分制有所不同的是,这套制度并不直接使用积分来兑换各种待遇,而是建立起更为完善的,与积分挂钩的等级制度,利用等级之间的待遇差别来调动被管理者的劳动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