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穿越集团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人口输入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执委会对于军警部的扩编倒也没有初期那么抵触了,但对于战俘和犯人的使用,执委会认为还是必须慎重从事。这些人当中固然是有一部分冤大头,但也有不少是杀过人见过血的危险分子,而且立场与北越移民不同,让这些人进入暴力机关很可能会对本地日益增多的北越移民产生威胁。
这可并不是执委会杞人忧天,宁崎指出,南越的人种本来就与北越有些不同,马来人种的比例较高,在语言、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都与北越地区的汉化越人有着明显的区别,想要把这些人纳入到归化民的体系中难度较大。而且东南亚人种的智商要比东亚人种明显偏低,这是后世得到科学研究证明的结果,受限于文化传播的手段,在这个时代东南亚地区与大明的文明差距比后世更大,亚洲越是往南的地区,当地土著就越接近于蛮荒状态,甚至连成型的社会体系都谈不上。
当然地处中南半岛的南越地区还不至于像南边那些海岛部族一样落后,比如秦汉时期就已经建国的占城,其文明程度还是相对较高的。但在执委会看来,不管是占城还是更南面的那些海岛部族,因为人种的先天劣势,都是无法对当地土著加以重用的地区,顶多能作为劳动力使用就如同劳改营里的那些南越战俘一样。
相比一直被穿越众称为“猴子”的东南亚人种,大明和深度汉化的北越显然更符合执委会对归化民的要求。据说首批抵达本地的北越移民中,也已经有人报名参加了第四批的民兵。
穿上灰布军装的第三批民兵以排为单位,扛着最新装备的二七式燧发枪列队走过主席台。这种军服的样式更接近于后世八路军新四军的军服,对襟短衣、长裤绑腿,加上牛皮武装带和布鞋,统一在左臂上佩戴“海汉民团”臂章。不过由于大部分人都还留着发髻,因此并没有配发穿戴不便的短檐布帽,而是使用了样式统一的藤盔基本就是照着郑成功藤牌军的藤盔样式复制而来的。
根据基层反馈回来的消息,军警部已经逐步取消了原来的迷彩军服,代之以造价更低,更适合大规模装备的灰布军装。而民兵们显然对这种军装的接受度更高,因为他们普遍认为花里胡哨的迷彩式军装简直就是乞丐打扮,毫无威风可言,而且这种看法还蔓延到了民众当中,大大影响了民众对军队战斗力的直观感受。军警部不得不默默地开始回收当初发下去的迷彩服,并且将其中一部分发往了黑土港钱天敦训练的那支以山地丛林为活动地区的作战部队或许才是真正需要迷彩军服的地方。
陶东来和颜楚杰等人站在观礼台上,一边看着台下齐步前进的民兵方阵,一边也在思考着军警部的未来规划。
目前穿越集团的民团力量经过了数次扩编之后,算上仍在训练中的第四批民兵,已经拥有两个连的保安和共计五个连的民兵其中有一个连属于军警部授权钱天敦私下搞的作战部队,执委会对其真正编制并不是很清楚。
但这样的军队规模对于穿越集团的扩张速度来说仍显薄弱了一些,特别是在海上的作战力量,现在仍然处于几近于零的状态,连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战船都没有,更谈不上正式的海军或者水兵的编制。五个连的民兵看起来似乎已经不少,但要分别驻扎在大本营、铁炉港、黑土港和涂山半岛等地,实际可以机动的兵力也少得可怜。换句话说,穿越集团现在的军力估计堪堪能够自保,但想要对外发动军事行动却还显得严重不足。
要改变这样情况,军警部认为除了不断地扩编民兵之外,对适龄民众进行大面积的军事训练也是解决方法之一。把适龄的民众变成民兵,再把现有的民兵变成职业兵,以此来换取有限军事力量的机动性,这样至少有能力在必要情况下能够发起对外的小规模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