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土生华人与其他族群通婚,纯血统家庭已经开始减少,星华联邦急需华族补充力量,包括从新台北吸引一些流放移民。
包含峇峇娘惹这些土生华人,规划为核心华人,重新改说华语,这些人数量很多。
星华的核心华族规模在1400万左右,实际要低的多,会讲几句客家话,闽南话,粤语,潮州话,普通话的本土和南洋土著人口被通通划为核心华族,比起外围华族,核心华族有政策上的优待,在经商,文官考试上都能更顺利。
而且划入非常简单,诱之以利后大量的土著人就算是核心华族了,不少土著还处于母系父系时代,封建时代都没有,文明开化慢。
星华联邦成立不久就颁布《6年义务教育法案》,小学普及义务教育,将语文,数学和英文列为三大主科,与主流世界靠近,进行全面扫盲运动,派出特使向新华夏求助。
新华夏在扫盲运动具备丰富的经验,而且还有不少秘密援助,特别是人才的援助。
内阁批准了一批青年前往星华参与援助,通过香江,北湾等地区出国,规模已经达到5-10万人规模,很多优秀青年大多受到星华内阁的重用。
这些人成为陈永胜总统的重要骨干成员,他们加入军队,文官,商业和教师系统,甚至有不少成为教会的年轻负责人。
不少人选择在这里娶妻生子,星华联邦趁机发起人民联盟的改革,但名义上是资本主义改革,大大增加了人民联盟的执政能力,统治力已经下达到镇一级水平。
星华联邦将以1万人为镇,全国设立3600所小学,10万人就成立县,可以设立一个中学,再上就是几个县合称为市,几个市合称为省,省里有资格可以设立大学。
这些镇大多是框架,只要人口增长2-3倍就能进化为完全体,全星华联邦设置了3600个镇,选拔了3600个文官团体,稳固了统治。
星华内阁建立了一些新城镇,命名比较特别,这些新城镇大多是在其他族裔的聚集区,担负着民族融合和边疆开发的重任,基本上都外派有建设一支千人警察部队的权力,市长和镇长的任命全部由内阁负责,发展经济的权力也高于普通城市。
如星河市,星海市,星汉市,星元市,天海市,天珠市,星港市,文鼎市,文渊市,文海市,玄渊市,镇海市,天元市,镇岳市,定海市,庆州市,安远市,金穗市,兴安市,福安市,长宁市,永丰市,长兴市,安平市,北辰市,云泽市,玉衡市,归远市,光德市等等。
这些城市都是星华内阁统治的重点,均衡分布于15个省。
小学的设立比较简陋,在邻国和全星华联邦招募12万名新教师,完成庞大的文化同化扫盲运动。
星华联邦在大规模的开始建设,第一建设目标就是各种公路,铺设水泥路,各大省城,县镇,都已经建立小学,免费教学,还为学生提供食宿,优秀学生每年还有奖学金。
星华内阁还颁布《归化法案》给予华族双重国籍和免税置产特权,吸引更多纯血华族加入,但其他像什么朝鲜族,东洋族就很严格了,有钱人除外。
对于资本,星华联邦并不拒绝,不管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都可以在这里享受很好的服务,棉兰,巨港,金港,詹州都建立离岸金融特区。
新加坡的华裔也迁移了不少到金港地区,充实了星华联邦的华裔人口,陈总统和李总理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希望能够吸引到新加坡的华裔人口,让星华联邦的华裔主体地位更加巩固。
新加坡作为南洋最多华族的城市国家,拥有超过220万华裔,而且缺少足够的军事防护,马来亚放弃新加坡就是因为加上新加坡,马来亚将成为下一个星华联邦。
阿根廷的三百万华裔是全球最大的华裔族群之一,而且其中七八成来自于南洋,小部分来自于新华夏,新台北,美利坚,秘鲁,西欧等国家和地区。
陈永胜派出特使前往阿根廷,组织商会,吸引资金回流,甚至亲自写信,希望这些从南洋出去的家族回星华联邦下注。
1950到1965这15年时间,南洋地区流失华裔在400万规模,流失到阿根廷的就有150多万,主要是马来亚,越南,新加坡,前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菲律宾,缅甸,泰国这些国家。
这些华裔为阿根廷经济崛起作出巨大贡献,也是星华联邦的重要支持者,不仅出枪出人,还大量出钱,投资陈永胜大总统。
很多阿根廷大华商也选择投资星华联邦,这些人对于这种能赚钱又能获得名声的事情非常热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