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自己当时卖画这件事情已经过了很久,但是方寻瑜在看到那半幅画的时候,还是一眼认出了自己的风格。
这好像确实是自己的画。
方寻瑜看着对方发来的消息,沉默了一下。
他想了想,试探性地对着宋如琢打听了一下这幅画。
方寻瑜宋老,方便问下这幅画,您是从哪里得来的
另一边看到方寻瑜消息的宋如琢
他有些震惊地瞪大了双眼。
这幅画在华国画的地位并不低,至少对华国画有接触和研究的,多多少少都会听说过这幅画。
即使没想补上另外半幅画,但是因为另外半幅确实惊艳,一直以来也有不少模仿和临摹者。
而这些带着天盛朝气息浓厚的画作,甚至形成了一个华国画的流派,叫做“天盛画法”。
而当时他正是感觉方寻瑜的画法和笔触,跟天盛画法简直一模一样,才想到让对方尝试着看看能不能试着补全这幅画的。
如琢如磨这是一副古画,作者以及画的名字都不知道,唯一能确定的是这大概是天盛朝时期的作品,画法也是典型的天盛时期流行的画法。
看方寻瑜感兴趣,宋如琢虽然震惊,但是依旧耐心地对方寻瑜科普着。
如琢如磨天盛朝留下了不少保存完好的古画,只是这些古画都没有署名,画风和意象也都不太一样,目前还判断不出来是不是一人所画,但是毋庸置疑,这些画为我们现在研究和学习天盛时期的画法笔触,甚至研究当时的人民生活了不少资料。
如琢如磨不过现在学者普遍有认为,目前发掘的大都是一人所画,虽然这些画从风格到内容差距都比较大,主题也很跳跃,但从笔触和绘画习惯来看,认为是同一人所画可能性的情况比较大。
这也是现在美术界获得较多认同的看法。
虽然大部分人认同,但是还是有一些疑点一直无法解决。
比如说,每一个好的画作背后,其实都能反应出背后的作画人的心境,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虽然画的主题或许会出现变化,但是对于作画者来说,整个心理过程应该是可以有追溯而又风格统一的。
即使是变化,也不会出现跳跃性的变化。
但是在天盛朝的这些画,跳跃性极大,除了相似的笔触和技法外,主题和风格完全没什么逻辑和联系。
所以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这只是当时流行的画法,甚至有学者认为这些画是师出同门的一波画者画的。
宋如琢耐心地对着方寻瑜解释着,像是上课那般徐徐说着。
如琢如磨谜团还有很多,比如即使现在我们依旧还没有研究明白,为什么一个人居然可以画出如此多幅跳跃性如此大的画作,为什么又不属上自己的姓名。
如琢如磨不过这些画作确实帮助我们了解了不少风土人情,现在的学者研究也从背景更加好奇这个神秘而又浪漫的作者个人。
宋如琢感慨般地发着
如琢如磨不过,这可能是我们美术界永远的谜团了
方寻瑜
他看着宋如琢发的这些科普的话,脸都红了。
方寻瑜看着手机上的消息,很想告诉对方没有什么永远的谜团。
那个神秘人作者就是他。
而对于主题跳跃
那是因为这些画都是他拿来卖的啊
客户想要什么样的,他就得画什么样的。
对于没有落款问题
当时他的画多为被买来装饰或者是陪葬,装饰画一般都会被人要求不要写名,而墓葬画谁敢写名字啊
而有些一些是无聊时候随便乱画的,相当于练笔,就像是草稿纸上没必要写名字一般,也不没什么必要标姓名。
看着现在大家的疑惑,方寻瑜莫名有种想要捂脸的冲动。
宋如琢他们说的并没错,他确实有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