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知道密折的具体内容,贾赦大约也能推演一些出来。当初自己写那样一封信那么急的送到江南给林如海,贾赦对这位探花郎的政治素养是有所期待的,事实也证明林如海不负探花之名,看懂了自己的暗示,才能主动发难。
而致和帝龙案上摆着三封密折,脸寒似冰。苏丞相坐在下首,也已经看完三道密折。
“苏卿怎么看”
“回皇上,臣以为江南巡抚钱大人和两淮盐运使林大人的密折所述一致,而两江总督谢大人的折子虽看似深明大义,推敲起来却有事后找补之嫌。”单独面对致和帝的时候,苏丞相不必像在朝堂上需要平衡各方,皆是直言不讳。
这看法倒是和致和帝不谋而合,致和帝叹道“谢昊堂在江南做封疆大吏久了,倒是谁都敢欺瞒”
苏丞相忙劝“皇上息怒。”
遇到这样的事,息怒哪有那样容易。两日之后便是朝会日,江南的事本就是现在朝堂第一大事,都无需刻意引导,朝会的焦点自然就聚焦到了江南时局。
自然,江南几位大员都受到了弹劾。
然后致和帝便问谁调任江南巡抚合适谁调任两江总督合适,谁又调任两淮盐运使合适。
总之,借着这股弹劾之风,致和帝把几个封疆大吏的任免都讨论了一遍。
三封八百里加急密折入京的消息贾赦能够通过观察驿丞的方式得到,其他人自然也能。只是所有人都知道百八里加急密折入京,必是哪里出了大事了。但是致和帝除了诏苏丞相入宫商议,谁也不知道密折的内容啊。
现在致和帝一口气提出撤换江南三名封疆大吏,看来加急密折从江南来是没跑了,就是巡按团未归,江南局势具体如何也没人知道啊。这时候皇上问起,该怎么答
所以说伴君如伴虎呢这不是突然抽查还闭卷考试么
听见父皇见问,太子眼中一道精光闪过前日贾敬还建议过自己不要觊觎两江总督之职,今日这问题就来了。
其实但凡能站在朝堂上的人,都有钱益年和林如海与谢昊堂分属两个阵营的常识,所以不管谁胜谁败,这三人一起撤换不大可能。皇上这是故意将三人混在一起,模糊百官的判断,想听最真实的建议呢。
但是皇上问,也不可能不答呀。
朝会上沉默了片刻,便有人站出班列提名。钱益年和林如海是文官,百官们提名的候选人倒是中规中矩。但是之前大学士李宜山名声大损,连带连累门生,百官提名都避开李宜山派系的官员。
陈御史之死的事真相大白后,李宜山更是称病几次未曾上朝。所提之人自是跟司徒硫一派没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