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 第212章 换位思考,付诸行动

第212章 换位思考,付诸行动(3 / 3)

没办法,在以农耕为立国之本的封建社会,农民和耕地的数量是必须予以保证的。诱农弃耕,那可是大罪,谁也不敢触碰这道红线。

对此,徐齐霖也能理解。谁让古代没有机械化的耕作机器,没有高产的杂交种子呢!

甚至连土豆、玉米都没有,就凭人、牛的效率,就凭那点亩产,没有足够数量的农民,那白吃饭的士、工、商,再加上兵,都得喝西北风去。

立柱、横梁、轮式行走结构……看着工匠们紧张忙碌地工作,一架并不巨大,但有些龙门吊模样的家伙慢慢矗立而起,尽管还有很多工序才能完成,徐齐霖也是长出了一口气。

既然劳动力不足,那便尽量使用各种机械,提高工作效率。装卸如此,运输如此,以后的农业或许也应该如此。

………….

天气还不是特别凉爽,李二陛下已经回到了长安,回到了太极宫。

按照以前避暑的时间,要临近初冬才会回来,这次提前返回,颇有些出人意料。

而小道消息也因此流传开来,有的说陛下是为了科举,有的说因为麴文泰抗命拒绝交出数年来流亡到高昌的东突厥人……

太极宫千秋殿,李二陛下翻阅着奏报文件,下面还有房玄龄、魏征、马周等重臣相陪。

“秋闱在即,朕拟开殿试,众卿以为如何?”李二陛下放下手中文件,扫视了一下众臣,开口问道。

马周目光一闪,并未答话,只是斜瞟了房、魏一眼,显然与李二是早有通气。

房玄龄愣了一下,拱手问道:“陛下欲亲自监考选拔人才?那是否各科齐聚,或是分科御试?”

魏征也问道:“那尚书省的考试呢,还照旧进行?”

李二陛下笑了笑,说道:“今年科举与往年有所不同,诸般准备也已完成,朕看可以试行。”说着,他抽出份文件,由宫人传给臣工。

糊名、誉录,这是科举的最新举措,严防循情舞弊;尚书省考试由礼部尚书主持,与以前的吏部考功员外郎、礼部侍郎相比,规格又提升了。

所取进士科人数增加为六十人,并将至弘文殿由李二陛下亲自策问,以定三甲。

“陛下英明,如此改革可防舞弊,可令进士沐皇恩而竭忠为国。”房玄龄躬身拱手,表示赞同。

魏征觉得也挑不出毛病,李二抬举进士的用意明显,对世族应是一种打击,但也合法合规。

马周上前奏道:“微臣以为吏部选试亦需改革,常科登第者应先入各部充当文书或小吏,熟悉政务后,再参加选试,合格者授予官职。”

“先实践,再选试,朕以为可行。”李二陛下转头看向房、魏二人。

这又是对士族的一次打击,力争使举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经过在各部的实践,那些普通举子肯定会熟悉公文政务,参加选试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劣势。

别小瞧吏部选试这一关,很多进士就卡在这里,包括大文学家韩愈,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这才踏进官场。

房玄龄和魏征对此也没有意见,也知道李二陛下打压士族、抬举寒门的决心已定,并开始付诸于实际行动了。

“这是魏王李泰、大盈库库丞徐齐霖、副丞贺兰楚石的联名上奏,建议改革漕政、利国益民。”李二陛下又拿出一份文件,“由政事堂商议,尽快定夺吧!”

这三人怎么搞到一起了,还联名上奏,肯定是出于李二陛下的授意,已经运作了一段时间。现在认为完善了,才拿出来的。

魏征觉得这恐怕和征伐高昌有联系,他在朝中是反战派,认为劳师远征、负担太重,只为一个高昌,不值得。

但这毕竟只是猜想,漕运代价高昂是事实,若真能改革使其成本降低,他却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