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羽翼丰满,唐朝的周边国际形势不佳时,新罗便反噬负恩,流氓嘴脸暴露无遗。
还是那句话,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其实,若是以此来评价大唐的统治者幼稚,当然是不对的。
谁也没有前后眼,象大唐赐婚吐蕃,保持了三十年的和平,谁能知道会成为大唐长期的敌人呢?
新罗也是一样,大唐若是持续强大,不给其机会,它依然要乖乖地当藩属国。
而就大唐与高句丽爆发战争的原因,除了李二陛下要重复中华故地外,还有新罗求援的因素在内。
作为老大,为小弟出头,李二陛下出兵讨伐高句丽,可以说是名正言顺,也可以说是找到了借口。
既然战争的爆发不可避免,徐齐霖就只能争取在策略上有所改变。一举攻灭高句丽似乎并不是上策,大唐的人口基数在那儿摆着,想稳固占领,有困难。
重创高句丽呢,把高句丽的势力范围赶回到鸭绿江以南,让高句丽和百济、新罗继续掐架,而大唐隔江而望,是不是可以坐收渔人之利?
等到这三个小国掐得差不多了,大唐再顺势进军,一举全灭,岂不美哉?
徐齐霖左思右想,觉得甚为可行,不由得捏着下巴坏笑不止。
当然,这个策略未必会合李二陛下的心思。他太好名了,灭国之功,全复旧土,是他的一个人生目标,岂能不竞全功?
想个什么借口促成此事呢?徐齐霖陷入了沉思。
……………
京城长安,东宫。
李承乾没有搬迁到大明宫,反倒是因为父皇离得远了而觉得更加自由。
但李泰因为《括地志》的编撰而大受赏赐,却让他感到了极为不快,甚至是感觉到了父皇的宠爱已经转移到了胖弟弟身上。
皇位继承权有些悬,尽管李二陛下对外也丝毫不露口风,但李承乾还是能觉察到威胁。
虽然李二陛下又给他指定了一个更严厉的老师——魏大喷子。可魏大喷子已经身患重病,力不从心,也无法时时监督,对李承乾的影响并不大。
做出这个决定,李二陛下似乎在向外人表示,自己没有易储之心,还对太子期盼殷殷。
可李承乾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是父皇的最后挽救,也是自己的最后机会。显然,他并不珍惜这个机会,却对父皇宠溺四弟,派来魏大喷子而又生怨忿。
既然已经立自己为太子,却为何褒奖赏赐都给了胖弟弟,为何把一个比一个严厉的老师都派到自己这里?
要是自己真被废了?!李承乾一想到历史上废太子的下场,就觉得后背发凉,不寒而栗。
是坐以待毙,还是放手一搏,现在就摆在李承乾的面前。似乎只有这两条路,非生即死,没有别的选择。
只想着别人如何如何,却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这就是李承乾的性格。
李二陛下对李四胖大加褒赏的同时,还下诏“自今皇太出用库物,所司勿为限制”。也就是说,给李承乾开了张可以随意填写的空头支票。
李承乾若还有那么点幡然醒悟的话,就应该再三拜辞。即便花用,也不会太过分。
可他偏偏是无可救药,拿着老爹的特批,使劲地败家。史载:“未逾六旬,用物已过七万。”
要知道,李承乾作为皇太子,俸禄肯定是不会少的。而他花的这七万钱,全部属于计划外开支,就是穷造。
而如此铺张浪费,自然引起了朝臣的不满和劝谏。李承乾的另一位老师张玄素,便上奏痛批太子的骄奢。
李承乾却不觉得自己有错,再次派出杀手,命其趁张玄素上早朝的时候,“以大马棰击之,几毙。”
嗯,杜正伦因为教育不了李承乾,被贬谪出京;这回,张老师竟被打得差点没命。
如果再加上李承乾派杀手去干掉于志宁而未遂,已经有三个老师栽在了李承乾这根朽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