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劝刘夫人,别人的家事,你少掺和。搅得别人家庭不睦,于你有何好处”
不过是几句话的功夫,小赵夫人先是指桑骂槐的说刘夫人多管闲事。
接着又给刘夫人扣了顶搅事精的帽子,试图激怒刘夫人。
刘夫人却半点不气,笑眯眯的看着小赵夫人。
“赵氏,今儿你这话,算是说对了。
你去打听打听,我这人,出了名的热心肠。
我随我家老爷在边关的那些年,在那个小镇上,最热衷的就是多管闲事儿。
谁家的婆媳不和了,谁家妯娌吵架了,谁家姑嫂生分拌嘴了,谁家媳妇生了大胖小子,谁家小娘子该议亲了
反正张家长,李家短,谁家的媳妇儿不洗碗我都知道,我都掺和。
更别说我亲亲的、待我如亲闺女般的姨母了。
所以,你要想说我留姨母住下来,是掺和宁家的家事,那就掺和吧。
这些年,我一直随我家老爷在边关,如今回到京城,我把姨母接到身住个一年半载,有何不可
小时候,姨母接我到府上住,一住就是一年半载的。
如今我长大,留姨母在身边说说话,敬敬孝,谁能说什么
当今皇上可是以孝治天下,像我这样知恩报恩的,官家都会表扬称赞吧。”
小赵夫人没有与刘夫人打个交道,听说她随夫去边关多年,刚回到京城,本以为是个上不了台面的土包子。
只要几句话一激,就乖乖退缩了,小赵夫人万万没想到刘夫人这么难缠。
小赵夫人见刘夫人不按常理来,心里堵得慌,脸色沉得很难看,“你”
刘夫人笑不及眼底,一字一句的道“我怎么了表嫂你别急,有什么话好好说。”
明明是宽慰的话,经刘夫人的嘴,却说出厌弃的味道。
小赵夫人连着上门来寻事,惹恼刘夫人,
见小赵夫人脸色更难看了,刘夫人并没有收手的意思,笑着接着说道“表嫂你也别恼
我给你明说吧,我不但是要留姨母在我这儿多留些日子,我还要留下宇哥儿与蔚姐儿。
不为别的,只为我与他们的娘亲要好。想当年,锦华嫁进宁府,我们姑嫂间的感情可是很好的。”
刘夫人的话落音,秦嬷嬷便抬头紧张的看着小赵夫人。
赵锦华是小赵夫人心底的结,她身边的老人都知道。
这些年,府里没人敢当着小赵夫人的面提大夫人
小赵夫人被气得心肝痛,一手叉腰,另一只手指着刘巧安,“你”
刘夫人依然笑眯眯,“表嫂,你好歹嫁进宁府十多年了,有话好好说,别抬手叉腰的,弄得自己跟个茶壶式的。
这样不好,仪态不好,若是传出去,会惹人笑话的。
蔚姐儿来了,坐姨母身边来。”
刘夫人好似刚看到宁蔚进来,伸手招呼宁蔚,让其到她跟前来。
小赵夫人扭头过来,看到站在角落里的宁蔚,她不知道这妮子何时到的,脸色加难看。
宁蔚朝小赵夫人微微点头,抬步走向刘夫人。
一番见礼后,宁蔚坐到刘夫人身边,刘夫人关切的问起宁蔚的日常起居,两人旁若无人的有说有笑。
这一幕,看得小赵夫人刺眼。
刘夫人回头,见赵氏站在原处,热情的招呼道“嫂子,你怎的还站着你请坐呀。”
小赵夫人未坐下,板着脸说道“我今儿过来,是为了接母亲与蔚姐儿他们回去,既然他们今儿不回,那我改日再来。我还有事,先回了。”
说完,小赵夫人朝钱老夫人福身,打算离开。
刘夫人站起身来,笑着说道“嫂子有事,我就不多挽留了,嫂子慢走。
还有,嫂子事多,不用总惦记着接姨母回去这事。
这一回,我铁了心要留姨母多住些日子。”
小赵夫人问道“多住些日子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