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三娘摇头笑道“我这点微末道行,哪里敢在妹妹面前班门弄斧妹妹当日在柳叶派轻功惊艳武林名宿,去年击杀采花大盗和擒拿妖道为民除害的事更已经名扬武林。”
书颖说“咱们姐妹都不互相吹捧了,还是喝酒吃菜吧。”
龙三娘也觉甚善,与书颖杯盏往来,她又谈及现在龙翻云病情好转,虽然不可根治,但是能镇一镇青龙堂的人,她也不用被架上去当帮主了。
书颖放下心来“那就好了。姐姐若是肖似伯父当年,他传大位于你,你也能像他当年一样创下自己的基业。”
龙三娘赞同“我也这么想。如今也只有与妹妹一起好好干了,只盼早一日自立。”
龙三娘虽然自小出门学艺,在家不曾受到苛待,但是她也感觉到父亲的执念,她将来就算出嫁,也不可能带走多少嫁妆。
婚姻大事自古讲究门当户对,她本就是草莽出身,又没有多少嫁妆,其实是高不成、低难就。比如像叶家、柳家这样的子弟,其实她都难配得上。
枉她也算花容月貌、武艺出众,难不成还要委身程南那样的男人吗
龙三娘细思极恐,也想给自己争一争命。
书颖在扬州留了两日,龙翻云从南京回来了,又是盛情设宴款待。书颖这时已经写了信回去了,龙三娘的人也打听出了两家扬州的胭脂作坊、两家绸缎坊和几个制作头花的老师父。
书颖和龙三娘就以京城殿中省皇商和神龙帮大小姐的身份走访这几个作坊,受到了这些手工作坊主的热情款待。
得到胭脂样品和报价后,两人讨价还价一翻再得新的报价,书颖心头一对比,好家伙,原来当皇宫采买商这么赚钱
她这样品是从作坊库房中抽取的,质量跟宫中普通胭脂差不离的,可是宫中的账上是这个价格的三倍
当今皇帝早年虽然受太后压制,但是他在妃嫔上却不少的,只不过估计种子不好,只生下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年纪大后于女色淡了,李皇后死了,因为张贵妃生了唯一的皇子才掌了后宫。
现在宫中有一千六百多名宫女和一千四百多名太监,与正史上的明清时代相比不算多。
但是这些人的吃穿用度也是一门极大的生意,如果加上宫中的主子用度则更加庞大。
宫女用的普通胭脂最便宜的只要五十文一盒,稍好的有一百文、两百文的,贵一些的加了美白药材和珍珠份就要五百文或者一贯了。
这些等级的胭脂的盒子也不一样,越贵越精细,贵的胭脂在包装上也花了一些钱。
普通宫女用不了那么贵的,书颖盘算着采买胭脂的生意,就算赚一半的利润,一年也就赚三四百两银子。这果然是小本生意呢还是得在自家铺子和各家女眷中推荐化妆品,扩大生意才行。
书颖谈好了胭脂的合作商家签了契约后再找布坊,她还没有拿下这个宫中采买的生意。但是不妨碍她探一探布坊行情。
反正家里的下人也要用到,她就借此在布坊大宗采购了一船的各级下人制衣用的布匹,通过讨价还价也探到当下丝麻棉纺织行业现状。
当下棉花刚刚传开,还没有大行其道,平民主要穿麻布粗衣,而富人则穿绸缎、毛皮,古代因为生产力的关系,制布成本要高得多。
一匹普通的绸缎卖出十贯钱都很寻常,如果是帝王后妃穿的上好绸缎则更贵。帝王特殊使用的极品织锦,一匹布也许要织上一年,价值几千两也不在话下。
书颖真正了解这些行情,只觉古代的“高订”与现代那些价值几百万的高订相比也是不惶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