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女眷日日求神告佛的,各自保佑两人高中。对于叶家人来说,书林在武将中位置已高了,还有爵位可袭,若是玉堂又混进文臣圈子,叶家就还能兴盛五十年。
当下主持科考的是礼部尚书张元英,副主考御史大夫李谦、翰林院大学士刘玄同。王知敏知道这几人,记忆中赵珏登基,这几个人也得到提拔,各自都当过考官。
所以之前王知敏还回忆他们当考官时出过的一些试题让王知敬模拟考。王知敬见她一个小女孩,但是出题时还有模有样的,也就练一练笔。
王知敏觉得记忆中王知敬今年能中进士,如今有她的猜题中奖率还是提高的,考中机率更高才对。
但是王知敏没有想到书颖虽然不明着插手任何朝政,但是赵玮读了她几十篇精妙角度的策论,对于取士的偏好就有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赵玮身子虽然不好,但他是有野心和进取心的男子,除了面对书颖时因为自己身子不好有些自卑,他实际上精明得很。
赵玮不直接插手省试,但是对主考、副主考们有所要求,就是他表示朝廷要取什么方向的人才。
几大考官不知赵玮读过书颖的策论,皇帝对科考取士有需求偏向,他们并不会有什么意见,会谨慎配合皇帝的志向。出题时他们这群士大夫自能故作高深,不会直白地告诉考生,他们取士倾向。
有书颖这只大蝴蝶的间接影响,王知敏给王知敬的几个模拟题一个都没有中。原来策论考试列举了隋唐征高句丽的一些史料,让考生拟论。
王知敬拿到这题时,想的是想写止戈休养的方向,因为本朝一直以来就是破财消灾。
倒是玉堂看到题目时,虽然发现也没有和书颖出题一模一样的,可到底有所相通,书颖写的策论都是偏向进取之策。
于是玉堂下笔有如神助,套上一个喜欢的模版后写出策论,又酌情或精练、或润色,用上让人眼前一亮的高分句。
赵玮延袭了先帝时期的诗赋和大义的题,但是诗赋和大义题的比重分值减小了。诗词和大义加在一起的比重才四成,所以说策论得高分者基本能中。
赵玮觉得马上废除诗赋这种治国无用的东西会太过得罪一帮读书人,并且出题也不精研文字游戏了。
赵玮只要求他们填空古诗词,也是题海,最后命题让考生写或诗或词一首,并且无病呻吟的立意的不取,只取忧国忧民、乐观向上、锐意进取的正能量的。
至于大义就是考经典字句的填空和问题理解,这部分的考法是差不多的,同样是题海。
九天七夜,其间转场两次,因为天热,转场那晚可以按规定去特定的地方洗澡。终于到六月六日,本界科考结束了,玉敏、刘浩凌三人亲自去接玉堂。
玉堂出贡院时已经脚步虚浮,只想洗澡后大吃大喝一回。刘浩凌一看到他就迎上去,追问“怎么样难不难考”
玉堂叹道“你说呢”
刘浩凌分外恐惧,因为这也是他将来的命运,嘟囔“那怎么办呢”
“能怎么办回家了。”
正在这时,韩澈也同样脚步有点虚浮着出来了,看到他们的马车就过来招呼。
玉堂、韩澈、刘浩凌互相作揖,便约好过几日再一起聚会。等到王知敬凑过来时,玉堂冷冷淡淡介绍他是太原王氏嫡支三子。
韩澈才反应过来,做了自我介绍,王知敬听说他是韩相公家的二公子,眼里都亮起来,格外客气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