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浮法玻璃根本不能实现,李柷为什么还要让广元子做锡槽呢。
浮法玻璃之所以无法实现,是因为高温玻璃水通过锡槽时容易凝结,造成玻璃厚薄不均。
有时玻璃水在锡槽里乱溅,工人们身上到处是伤。
我国到了七十年代,技术人员经过长期思考,才在锡槽上部设计了电加热设备。
要让大唐实现电加热,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不过浮法玻璃大的做不了,可以做一些小的物件。比如眼镜、水晶工艺品之类的东西,不走脸、不变形、透明度高。
要知道,这个时代做一副老花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朝中老臣大多老眼昏花,还有自己的老娘何太后,都是老花眼。
“走吧,朕要去看看。”
玻璃一千多度的熔点,相对来说制造简单,难的是原料配比。
广元子严格按照李柷的吩咐,将原料塞进熔炉里烧制。
感谢秃子岭的石炭,有了这玩意,火候更易控制。
其实古人已经有了琉璃制作之法,《汉书西域传》中记载说:(剡宾)“出珠玑、珊瑚、虎魄、流离”,颜师古引《魏略》:“大秦国出赤白黑黄绿红紫等十种流离。”《魏书大月氏传》说:“其国人商贩,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王留璃”。
李柷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和众人之力,经过烧融、吹泡、淬火,一道道工序下来,终于第一块玻璃诞生了。
朱友能的眼睛似牛一样圆,这在他眼里犹如魔法再现一般,竟然能造出如此平整、光滑、透明的东西。
狗腿子们也都呆了,就连亲自动手的广元子也是惊奇的睁大了眼。
杨嘉宾和李南光被朱友能一并带了来,这二人也是呆若木鸡。
除了李柷,后世玻璃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堪称神来之物。
广元子递上一块金刚石,李柷用木尺量好尺寸,然后用金刚石轻轻一划。然后稍稍一用力,玻璃应手而落,切割面光滑平整。
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金刚石在古代早就用来切割瓷器或者玉器。
东晋万震著《南州异物志》载:“金刚,石也,其状如珠,坚利无疋,外国人好以饰玦环,服之能辟恶毒。”
东晋郭璞注《山海经·西山经》说:“今徼外出金刚石,石而似金,有光彩,可以刻玉。”这就是“金刚石”的词源。
李柷点了点头,看来他非常满意:“广元子,你听好了。这玻璃均切成这种方形状,下脚料可以继续回炉。”
广元子眼睛都直了,他只感觉喉头发干:“陛、陛下,咱们发啦!”
李柷笑了笑,他看着朱友能:“朱兄,咱们发财了。”
朱友能早就呆了:“发了、发了、发大财了,若是用它来做窗户,谁他娘的还用纸。”
古人,包括皇宫的窗户都是白纸糊成的,哪里有过窗明几净的玻璃窗了。
“杨嘉宾,李南光!”李柷对这二人招了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