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瑾看完草地,回到营帐中,取出沐真写给他的信,仔仔细细地来回看了又看。
他阿娘的信写得极细,从东安关战事、粮食调度、损耗、打仗开销,到赖瑭、赖瑛的所作所为,一一道来,包括他母亲与兄弟俩的谈话内容,都按原句写在信里。
信的末尾提到你阿爹得知赖瑭让赖瑛将两郡之兵合在一处,于清郡练兵,当场震怒,一夜未眠。是日,便要披甲带赖琦去东安关换将,叫我拦下。
沐真写道赖瑭为主将,身系战事,临阵换将,必使军心大乱。东安关已是危在旦夕,经不起换将风波,一旦有失,身后数郡之地尽皆难保。为战局,为几郡之地数千万子民,不能动他。然,清郡、尚郡皆有明令,谋夺军户遗孀孤寡财产者,斩若是军中有此事,斩立决,悬首于辕门前示众。
由我做主,此事定为非个人所为,而是尚郡撕毁清郡与尚郡结盟,借战事谋夺清郡,待战事平定,将来再行清算。赖瑛欲将此事归为兄弟帮扶,你自行斟酌。
赖瑾看完信,心道“经过此事,谁特么还跟他们是兄弟。”
没分家以前,他们都在父母膝下,是一家人。现在分了家,他承袭的是清郡沐氏,赖瑭承袭的是尚郡赖氏,从本质上讲,一个姓沐,一个姓赖,一家人赖瑛跟清郡沐氏没半毛钱的关系,哪来的脸拿清郡沐氏的产业去帮扶尚郡赖氏,还称互相帮扶
赖瑾觉得自己承袭母族的家业,却随父姓,也是挺没脸的。
按照清郡、尚郡的条律,孩子由谁养跟谁姓。父亲不给钱,孩子由母亲养,随母亲。母亲带着孩子改嫁,孩子由继父养,得改随继父姓。
赖瑭趁着东安关之危,夺沐氏清郡,往后他跟赖瑭别说做兄弟,已经是仇敌了。做兄弟,那能各自安好,有难的时候互相帮忙,做仇敌,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晚饭后,老贾休息好,来到赖瑾的帐篷,将此行的经过、见闻详详细细地告诉赖瑾。
自齐亡以后,战乱频繁,举族搬迁避祸是常事,可从未有过如此庞大的族群搬迁,引起极大的震动,也传得沸沸扬扬。
老贾告诉赖瑾“我出发时,清郡郡守赖瑛已将我们调走粮草之事火速报给成国公。成国公派人进京向陛下要粮食军械。我行至半途,遇到京城运送粮食辎重去往东安关的队伍。”
“英国公、梁王反对调粮,太子、成国公府一脉的人、卫国公府的人,争力调粮。陛下当朝问太子,赖瑭夺赖瑾之地,你身为赖瑾大舅兄,得赖瑾一力扶持,为何还帮赖瑭”
赖瑾心说“皇帝有病吧。公是公,私是私。太子在朝堂上,那是站在太子的立场说事。”
老贾说“太子说,在这朝堂之上,没有舅子、妹夫,只有君臣社稷。赖瑭是朝廷的太尉,守的是朝廷的东安关。若东安关破,东陵齐国大军进入大盛境内,必是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到那时,又岂是调粮给军械便可平定的。
太子又问英国公,今日不给东安关调粮,若来日南海关起战事,危及南边诸郡,朝廷是否也要坐壁上观。”
赖瑾点头,挺认同太子这话。他问老贾“我阿爹当真要过来”
赖瑭哭着求着抱着阿爹的大腿打滚,都不能让阿爹走。他袭了爵位,却让本该由他奉养的父母跑到幼子那讨生活,让本该由他庇护照顾的弟弟妹妹全跑了。本来他作为庶子袭爵就已经矮人一头,再出这事,往后做人都挺不支腰杆,脊梁骨都得让人戳断。往后谁家再想立庶长子,赖瑭就是反面教材,没事就得拉出来叫人遛一趟。
老贾道“我去送信时,亲耳听到老国公如此同老夫人说的。”
这事,确实是板上钉钉,几乎没得改的了。赖瑾美了。
阿爹要是不过来,他会受很多顾虑和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