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学院就是其中最大的战利品。”
伍桐脸上并未出现愤怒与懊悔,一如既往的平静,就是这种平静让在场的几个人都为之一颤。
“先皇没挺住,现在柴瑾和阮凌辅也想来?他们不会天真的以为那些名义上是他们的人真的会支持他们吧。”
伍桐抬头望着虚空,长叹一声,“最绝佳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啊。”
“最佳的时间?”牧星愣了一瞬,“什么意思?”
赵二爷也问道,“老夫看这些改革都是利国利民的,若是成功周国与魏国未必不能有一战之力,为何安于说这变法必定失败呢?”
“因为他们动了别人的利益,那些人...”伍桐回想了一下,看向林二爷,“林二爷还没有看大周的变法条陈?”
林二爷皱了皱眉,察觉到伍桐话里有话,可他却不知道是何意,“老夫进来一直忙着蜀州的生意,倒是没关心什么变法,那变法可是不好?”
伍桐看向赵纪,赵二爷很有眼力见的将周报递给林敏远。
林二爷疑惑的接过,细细的看去。
“理由等会儿林二爷会说,我和你们说一下当年的事情吧。”伍桐拉开椅子坐下,“各国都在变法,周国本可以站在最前沿的,三五年的时间,春风化雨,足够立于各国之巅了。”
“可惜。”
“可惜,他们谁都没抓住。”
伍桐露出一丝古怪笑容,“在我去了魏国之后,发现魏国的国力不仅是三国最强,更重要的是魏皇可以用威势压住群臣,不只是魏皇,甚至连他们的储君都能压出百官。”
“原本我是想趁着先皇在世的时候借用先皇的威严强行改革,当然我并未太过相信先皇能压出那些老世族,在我的改革计划中,管制改革是增加官职来安抚一些官员,结果却成了改革的唯一一项,真是讽刺啊。”
“我本想首改军队,只要改了军制,让士卒忠于国家,忠于君王,那即便是先皇威势不足,变法受到阻碍,我们都可以用军队推过去,反对派就是再多,也只是一部分人,挡不住军队,而且,他们有钱。”
“抄家之后,财产一部分充作军资,剩下的全部纳入国库,这样变法就有了钱,一手钱袋子,一手铁拳头,如此,变法可无所顾虑。”
伍桐说罢,露出一丝苦笑,“最后什么都没有做,而更重要的是魏国蒸蒸日上,等他们消化了鬼谷带来的国力提升,魏国就可以着手准备一统天下了。”
“魏国当真是上下一心,与大周不同。”
伍桐看着面前的几个人,缓缓说道,“你们知道为何立国之初军事近乎最强,在开国皇帝在位时,国力还能攀升,二代三代就要看能力了,不过一般百五十年,国家就会开始衰弱吗?”
赵二爷皱了皱眉,他们梓潼赵氏名义上是周国的五姓七望,实际上就是蜀州的土皇帝,他想了想自己家谱上的记载,确实如此,到他们这一代更加衰败了,可蜀州还是他们赵家的蜀州,这就是赵家的聪明。
“先祖自是有昭昭之德赫赫之功。”赵二爷还是出声说道。
牧星却是想了一下历代的情况,暗暗点头,“确实如此,可是为何?”
“开国皇帝手里的将领士卒,都是尸山尸海爬出来的百战精兵,将领也能独当一面。”
“随着和平的时间越来越长,国家就会腐败,士大夫阶层便会垄断,无论怎么科举,那些官僚都是士大夫阶层的,平民靠科举一步登天可谓是凤毛麟角;其次,还会出现一种状况,便是土地兼并。”
“凡是天灾必有人祸。”
赵二爷想了想,微微皱眉。
牧星若有所思,“难怪上元县水灾那次,你会那般急躁,你怕的不是天灾,而是天灾之后的人祸?”
“对!”伍桐用力点了下头,看着牧星问的,“你不妨想一想,如果没有我,按照各地的救灾情况,上元县的水灾最后会变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