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航“三十年的手艺,那得好好尝一尝了。”
其实他走遍祖国山水,吃过的好东西不计其数,只要往舌尖上一放,就能尝出东西好不好。”
豆腐花放进嘴里,周航马上眼前一亮,来不及说话,赶紧竖起大拇指。
“不错不错,不愧是正宗的裴氏豆花,据说裴氏豆花从清朝起就十分有名气了,果然不错。对了,您贵姓刘是吧您姓刘,怎么正宗裴氏豆花的招牌在您手里呢”
裴氏豆花的传人也应该是裴氏子孙才对。
刘顺“我师父传给我的,他老人家能看的起我,是我的荣幸。”
那意思不是不传裴氏子孙,是因为他们无能。
这种情况只有子孙无能,才会传给旁人。
周航点点头,然后把那一碗豆花吃完了。
刘顺家的豆花没过两天上了电视,知名度一下子上来了,正宗裴氏豆花成了热议话题。
年代久远,人们已经不去管裴氏豆花出自哪里了,只会议论刘顺的手艺好。
其实这个记者是刘顺的儿子故意从电视台找来的。
正巧电视台要拍一个民风访谈类的节目,刘顺的儿子刘国坤自荐自己的豆花,专门给电视台写了好几封信。
老百姓不知道正宗不正宗,他们就知道上了电视的,就是好东西,那刘家的豆花想不火都难。
但是记者刚从刘家铺子出来,就听见有人议论,“你们想吃正宗豆花就去裴家豆花铺子呀那儿的豆花才正宗。”
记者“这不就是裴家豆花铺子吗你看看招牌。”
众人“我们不看招牌,这不是裴家豆花铺子,裴家豆花铺子在这条街斜对面,人家才是正宗的呢,招牌叫猫耳豆花。
记者带着周航半信半疑的一路找过来了。
裴彦家的豆花铺子里座无虚席,连一个空位子都没有。
记者
这么火爆吗不能吧、这边正宗裴氏豆花,那边还要厉害,怎么这么多人
周航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尝一尝猫耳豆花了。
周围吃饭的顾客,看着记者带着摄像师进了铺子,一个个都都不由得多看好几眼。
这年月很少看见记者和摄像师。
人们虽然好奇,但是谁也没有给他们让位置。
越是心急越没有位置,周航越是好奇。
等了好一会儿才有了空位,周航要了一碗豆花,然后又要了店里的酱猪蹄,他看见猪蹄子格外有食欲。
周航这个人游遍大江南北,走到哪里吃到哪里,他这张嘴最挑剔,也最灵敏,好吃的东西和不好吃的格外分得清,他一进门就被豆花给吸引了,虽然只是一碗平平无奇的豆花,但是那股香味儿拂过他的味蕾,他忍不住就像尝尝啥味道。
闻着香,吃着是不是也能如此香甜
随行的李记者,也有同感,虽然他们刚刚到过正宗裴氏豆花的铺子,但是总觉得这里更有烟火气,豆花味儿也与众不同。
一共点了三碗豆花,李记者也给随行的摄像也要了一碗。
店里的食客,吃完之后,也没有马上离开,而是时不时地向这边看一眼,就像动物园看猴一样。
这年月记者这个职业太过稀缺,人们几乎没有见过生活中的记者啥样,谁不想多看两眼。
热乎乎的豆花上了桌。
李记者没有动而是静静地看着周航的动作,周航自称吃遍天下美食,他的评价几乎决定了这个菜品的优劣。
这时候有人急匆匆过来告诉裴彦这件新鲜事儿。
“裴老板,你快看看去吧,咱们铺子里来了三个怪人,有两个怪人端着你的豆花闻个不停,还有一家伙扛着古怪的机器,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
平头老百姓不认识这些人很正常。
裴彦早就看见了,假装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