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烟穿着蓑衣,裤腿被拉得高高的,却仍旧是伸腿出去就踩了一脚黄泥。
跟着苏轼艰难的走在徐州城门附近。
她从前还不是那么了解父母官到底是什么意思。
跟着苏轼走的这几年算是清楚了。
父母官,那就是什么都得做。
就连这治水,也是父母官的职责。
他们才到徐州,不久就遇见了黄河水涨,洪水直接将徐州城给包围了。
一时间城内人心惶惶,城中富户更是收拾家底打算逃出徐州。
“这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冲入城内,一旦洪水入城,那城中百姓损失怎么办”
姜烟看着上涨的洪水,在这么下去,徐州城危。
他本就是受排挤才连着转了这么多地方也不曾回京师,如果徐州城再出事,以姜烟经历了这么多朝代的经验,就算不会论罪,这仕途也差不多到头了。
尽管知道苏轼会度过这次徐州洪水,姜烟看着身后一城百姓,再看前面穿着蓑衣的苏轼,同样是两脚黄泥,鬓边已经能看到若隐若现的银丝。
谁也没有姜烟可以这么直观的意识到,苏轼真的老了。
可他依然是当年杭州西湖上饮酒泛舟,念着“欲把西湖比西子”的苏子瞻。
“我前些日子便已经派人在城外修筑了长堤,城墙也做了加固”苏轼望着外面翻滚着仿佛在时时叫嚣的洪水,语气坚定道“吾在是,水绝不能败城。”3
说罢,毅然回城。
姜烟扶着城墙艰难的跟在苏轼身后,黄泥湿滑,走一步不仅要担心滑倒,还要小心黄泥里的小石块会不会划伤脚。
比起姜烟的艰难,前面的苏轼却走得异常坚定。
安抚城内百姓后,又组织城内善水性的百姓,划船出城在四处做小队救援。
不仅如此,苏轼又马不停蹄的前去寻找徐州禁军,要求禁军一同抗洪。
姜烟这一路跟着,因为系统的缘故,她并没有在洪灾中遇到任何危险。倒是苏轼那双脚,在水里泡得不成样子不说,还满是伤口。
军民一心的抗洪画面,如果不是这些人都穿着古代的衣服,划着小木船,姜烟几次都要以为是在看现代抗洪。
“先生,洪水还有多久才会退”姜烟端来一杯热茶给苏轼,和他一起站在徐州军民一起挖出来的大堤上看外面的洪水。
这几十天来,苏轼就差没有在这大堤上搭个茅草屋了。
苏轼端着热茶,胡子拉碴,面容憔悴,可那双眼睛却带着璀璨的喜色“快了”
的确很快。
连朝廷都揪心的洪水,在苏轼带领整个徐州百姓和徐州禁军的抗洪七十余天后,洪水退去,徐州城保住了。
苏轼站在大堤上,感受着身后徐州百姓和士兵们的欢呼,直到所有人都离开,这才不顾形象的擦着汗坐在地上,然后抱着满是各种伤疤,泡得皮肤都快烂了的腿可怜兮兮的说“以形补形,这次没两个猪肘子,我是过不去了”
姜烟原本看着洪水退去和身后百姓欢呼而引起的豪气,在两个猪肘子面前荡然无存
“先生啊你是文豪,是治水英雄,能不能一口气提起来”姜烟也累得不行,她虽然没受伤,可洪水蔓延下,整个徐州城都变得潮湿不已,两只脚一直泡在水里,怎么可能舒服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