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姜国试卷的内容,阿蓁心中有数,但郑国该考什么儒家著作,还是法家律条,或者直接全套照搬姜国
儒家的人都和郑王干起来了,郑王应该不会考儒家典籍。郑王想抄作业,心里应该是有数的吧
这可说不定。我对郑王不是很有信心。
姜蓁既然都写信准备去和郑王友好交流了,自然不会忘记其他几位君王。
姜国使者送荔枝罐头的时候,顺带着就把这几封信送到了各国君王的手里。
虽然姜蓁在信中的措辞非常客气又体贴,但郑王看到这封信,依旧心里犯嘀咕,和几位大臣开小会的时候,忍不住说道:“这姜王不会是想坑我吧,怎么会这么好心的告诉我这些东西呢”
郑国的臣子怎么会猜到姜蓁的心思,但郑王既然问了,他们还是回道:“可能姜王也是第一次举行全国大型考试,心里面没有底,想和王上您商量着来。”
明明这个主意是姜蓁提出来的,但郑王却先姜蓁一步施行,确实有一些不地道。
姜蓁非但不记仇,反而还写信来帮忙解惑。
这么善良的事情,郑王就不信是姜蓁能做得出来的,所以他直接把这信扔到一边,自顾自的和大臣们商量起了这次考试的章程。
右相是法家人士,所以他直接提议道:“就考背诵和理解律法。如果想要官员和百姓都依法行事,郑国的官员必须熟记律法才行。”
“不可,右相您这是置百家于不顾。姜国考试的内容,虽然是大学发行的那些课本,但姜国的语文课本里包含了儒家、法家,史家数学课本是阴阳家必学的东西,生物课本更是农家宝典咱们郑国光考法家的东西过于偏颇。”
“是啊,连卫国如今都不敢独尊法家,更何况咱们郑国呢”
听着大臣们的讨论,郑王有些焦虑的在殿内转了踱步,脸色难看的问道:“难道就只能照着姜国的办法来”
殿内的大臣都默契的不说话了。
有些话,说出去不好听,但直接照搬姜蓁的做法,确实是最简单最有用的。
看着诸位大臣的反应,郑王叹了口气,无奈的自我安慰道:“姜王天纵奇才,她拿出来的东西自然是好的,既然学她变法,那就学个彻底吧。”
“王上英明。”
诸位大臣都是能屈能伸的好料子,还对郑王劝道:“姜蓁是个明主,但未来的姜王可不一定,咱们且看她嚣张一时,以后总有我郑国找回面子的时候。”
郑王和诸位大臣商量好了方向,忍住了自己心里那种奇怪的憋屈感,把姜蓁的来信又捡起来,仔细的研究了一遍。
姜国有官报和学报的存在,各县的官员和文士也都养成了看报的习惯,只要看了报纸,他们就能快速的了解姜国当前的政策。
姜蓁既然在官报上说了8月会有一场考试,那么全国的文人和学子都会知道这件事情。
郑国可没有这样的优势,面对姜蓁的提醒,郑王也把宣传的事情放在了心上,没有任何犹豫,勒令各县县令,召集乡老通知此事。
至于姜蓁的说的,预防考题泄露、学生作弊,郑王也跟着照做,从都邑挑选老师和护卫,去各县监考。
姜蓁还说了,宁缺毋滥,全国几百万人,挑选三百个学生,再简单不过,县内考试不合格的,就别把人带到都邑了,参加最后一场考试的学生,一定要是精英中的精英。
所以郑王也对监考的老师和护卫们吩咐道:“尽量严格一些,我宁愿只要一块美玉,也不愿意要三百颗石头。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
“臣等明白。”众人答应得干脆利落。
郑王忙活了许久,才把监考的这批人送走。
这个时候,郑王才忍不住偷偷和近侍埋怨,“没想到,不过就是个考试,居然这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