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襄的秋季大抢收活动显然戳中了他们的心,让他们对秦国有了认同感。
之前楚国到处流传的“秦人残暴”也不攻而破。
不过这只是开始。秦律比楚律严苛许多,他们还有很多需要习惯的地方。只是只要不会饿死,楚人和秦人、和天下的农人都一样,忍耐程度很高。嬴小政对完全收服南楚国很有信心。
在秋收天气晴起来的那几日,子楚就匆匆回咸阳了。
看着江淮平原这么大的雨,子楚担心关中关东的秋收也会出问题。
他没有料错,这一场错时的雨果然也影响了关中关东的秋收,甚至还造成了小规模秋季洪水。
还好秦国底子厚,暂时没有造成太大问题。
蔡泽当机立断,采取了朱襄预留了许多年,还从未启动过的紧急预案,一边在各地补种红薯、土豆、大菽、南瓜等救荒粮食,一边以工代赈,加速水利工程的修建。
郑国已经开始修建西引泾水东注洛水的水渠,即后世的郑国渠。
史记记载,郑国渠在公元前236年左右修好,从此“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实际上这只是夸张的说法。
嬴小政听闻关中关东遭灾,眉头一直紧锁。
哪有什么无凶年。
他来到梦境中,对身影已经模糊的大嬴政道“虽然你的记忆很模糊,但我记得郑国渠修好之后,秦国也有多次大灾。”
他盘着腿坐在大嬴政面前,忧心忡忡。
他虽然能翻阅大嬴政的记忆,但大嬴政的记忆碎片也不是对所有事都一清二楚,大部分事都只是有一个浅薄的印象。
比如关于灾荒,他只记得有灾荒,具体在哪一年,是何灾荒,他都不清楚。
但有一点他很确定,就是秦王政原本没想过短时间内吞并天下。
实在是秦国大荒,只得连连出兵抢粮。
结果抢着抢着,就发现六国怎么不堪一击。秦王政果断转变战略目标,变成横扫六合,平定天下。
但这样的平定天下造成了许多隐患。
秦国遭荒的时候,六国也在遭荒。秦国攻城抢粮,饿死不知道多少六国人。
六国深恨暴秦。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有意休养生息,却发现民怨更甚,却不知道为何。
于是秦始皇只能重启徭役兵役,希望用秦国的老办法,疲民政策来制止各地平民叛乱。
直至天下五分之一的户籍人口都被摊牌上了严重的兵役徭役。
太子政扶着额头“真难啊。”
即使有了舅父,也好难。
因为就算是舅父,种田也得看天看地。若遇到荒年,也无可奈何。
“不过你都撑过来了,我肯定也能撑过来。”太子政唉声叹气了一番后,重整心情道,“何况还有君父在。”
太子政又翻了一下大嬴政的记忆,然后遗憾地发现已经没有什么好翻的之后,就到一边撑着下巴思索明日要做的政事。
随着太子政长大,大嬴政的样貌越来越模糊。
太子政猜测,大嬴政恐怕没几年就要消失了。
他现在进入梦境世界,多是对大嬴政说些在现实中不好说的话,然后再将这额外的时间用来处理公务或者学习。
太子政心中对大嬴政的离开没有多少遗憾。
他已经意识到,或许大嬴政不是他以为的未来,也不是另一个世界的自己。
但这没什么关系。
另一个世界的自己不是自己;如果这是未来,他的未来已经改变;若大嬴政是过去,那么他自重生后就是另一个人。
都一样。
在太子政离开之后,大嬴政的眼睛睁开。
他放在腿上的手指敲了两下膝盖,自言自语。
“三年,大饥。
四年,蝗虫蔽天,天下疫。
八年,黄河水灾。
九年,四月寒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