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计笑呵呵道“公子来得真是巧,刚出的程文集,县学那边前几日就有生员来问了,偏偏叫公子赶上了最热乎的。”
“多少钱”柳贺问。
“这书不贵,只要三百文。”
柳贺翻书的手一顿“多少”
“三百文。”
大明朝的书也是分平装版和精装版的,像这册程文集就是平装,通常定价在一百文左右,何况这程文集上只收录了十多篇文章,算下来也就六七千字而已,便是加了会试程文的金身,收个两百文已是顶天了。
伙计居然狮子大开口要价三百文。
柳贺毫不犹豫还了价“一百文。”
“公子是咱们店的常客,二百五十文不能再少了。”
二百五十文当然还是贵,柳贺没有急着立刻还价,而是将书肆之中讲如何通过府试的书挑了一本,另外又挑了章奏的的范本等,几本加在一起重新报了价“三百文如何”
“公子,三百文如何能卖,这本府试宝典在本府士子中可是相当受欢迎啊”
柳贺忍不住发笑“这本府试宝典是嘉靖二十三年出的,都是二十年前的老书了,如何受欢迎三百文,你卖便卖,你不卖,我连这本会试程文也不要了。”
“卖卖卖。”伙计肉痛道,“公子你回回来都还价,再这么下去,掌柜该骂我了。”
书肆靠近县学,县学的生员们买起书来相当大方,只需伙计有张巧嘴,将书吹得天花乱坠一些,如这本府试宝典,就算有士子嫌旧,伙计多捧他几句,将书卖出去并不难。
便是家境清寒一些的,他看书不买即可,倒也不会一张嘴就压价。
柳贺之所以买这本宝典,主要是看府试流程和程文,流程大差不差,二十年前与今日相比也无甚变化,可这书压价容易,且有几篇程文写得相当漂亮。
那一年的知府是莆田人林华,林华在镇江府官声极好,后遭人陷害罢官归田,他在老家去世,镇江百姓在北固山为他修祠,唐顺之为他写墓志铭,林华点评府试文章时也是极用心,比后面几任知府的点评更为细致。
对柳贺来说,二十年前的点评当然意义不大,但他却可借此窥探到考官们是从什么角度看待考生文章的。
换一个角度看,他或许能多一些灵感。
日头还好,柳贺又去了一趟丁氏族学,拜访了丁显丁琅两位先生。
这一回县试,丁氏族学有柳贺、施允和马仲茂三人获得府试资格,其余诸生还是回到族学继续读书,三人则一致选择在家备考。
柳贺问丁显“汤运凤是否过了丹阳县试”
丁显摇了摇头“他只差一点,再读一年,明年必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