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福斯特更惨。
在系统看来,她简直就是美国版的妲己褒姒,男人将错怪罪于她太有魅力太漂亮,但事实上这一切根本与她毫无关系。这件事会对年仅19岁、前途无量的福斯特的演绎生涯带来不可估量的糟糕影响,让人们在想起她的名字时总会回忆起今天发生的刺杀事件。
但其实,奥斯蒙德知晓的内幕比圈内人还要更多一些。
朱迪福斯特拒绝小约翰欣克利不仅因为他的疯癫,更因为她和科尔伽史密斯的未婚妻伊莱娜陈是一对同性恋人。
这件事嘛,恐怕也只有意外发现的他知道
连科尔伽都只是知道与他观念大相径庭的未婚妻另有恋人,却不知道对方居然是大名鼎鼎的朱迪福斯特。
奥斯蒙德犹豫片刻,还是分别给马丁斯科塞斯和朱迪福斯特打了电话,作为学生和朋友,他总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
导师很感谢他的来电,但马丁斯科塞斯明显更担忧明晚的奥斯卡奖究竟花落谁家。刺杀案件尽管荒谬,引来了特勤局和fbi的拜访,但其实对他的事业影响不是特别大,反而稍给了他些许热度。但如果没了奥斯卡,马丁真不知道自己该去向好莱坞哪家制片厂拉投资了。
朱迪福斯特则没有接电话也没有回电。
其实他们的关系算不上好,奥斯蒙德只是和伊莱娜陈关系不错,但陈在欧洲上学,自从他破产也再没有联系。
不排除对方并不想与他联系这个可能,但也许朱迪福斯特已经被特勤局拉去盘问抽不开身了。
奥斯蒙德也没再拨号,他继续翻看起了枪击简史,规划撰写剧本框架。
他的选择题材在校园枪击案、恐怖分子袭击、精神病杀人犯和帮派交火之间来回摇摆不定。
为了提倡限枪,他决定写一个以死亡为核心和结局的故事。
但为了避免美国步枪协会直接盯上他,他还得将故事包装一下,将它伪装成传统的复仇故事或者罗曼蒂克故事。
那就只能从校园枪击案和帮派火并之间选择。
也许他能写一个类似现代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两个不同帮派家族的年轻人在不知道对方身份的情况下爱上了对方,迫于家族压力决定私奔,结果又阴差阳错地双双殒命
太罗曼蒂克了,而且一点都不严肃残酷。主题更像是歌颂纯洁的爱情、提倡人们对彼此放下成见而不是抵制枪支。
那校园枪击案
就像是许多校园枪击案的真实案例那样,构建一个饱受欺凌的少年。让他在沉默欺凌中爆发,拿起手枪杀死过去对他施以暴行的霸凌者。
听起来像是个类似基督山伯爵的复仇爽片,也不怎么贴合主题。
但他可以为故事添加一些细节来改变自己的主题。
比如少年并没有仅仅杀死霸凌者,他同样杀害了无辜的学生。
比如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霸凌者,少年接受过少许人默默的温暖和帮助。
比如这些帮助他的人中有一位善良的,他默默喜欢的少女。
比如因为不习惯使用手枪,他在最后准备放下枪时,误杀了试图阻止他的女孩。
好像差不多是这个感觉。
奥斯蒙德在纸上涂涂改改。
披着校园复仇的外衣,不容易让nra察觉到他的真正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