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居不是大宛。
大宛和汉朝是有一段往来过密的从属关系的,但康居非但没有,还曾经在大宛和汉朝开战之时支援大宛,在匈奴和汉朝作战之时支援匈奴,始终保持着对大汉的敌对关系。
这份对抗各方陆上强国的底气,随着贵霜崛起而被打压了下去,早不复当年拥兵十一万的辉煌。
现在无论贵霜到底是如何败在大雍兵马手中的,那取代了大汉存在的大雍都要和贵霜形成联手之势,这封过路的通知,宛然是在说,等这趟长安觐见回返,便是他们联手解决康居的时候了。
“我们的情况很危险,”康居的国君将自己分治各方的五小王召集到了面前后说道,“匈奴那头的情况早几年间就传到了我们这里,那北匈奴滞留在并州关外的休屠各胡,被现如今的大雍陛下亲征讨伐,悬尸塞外以示警告,这是一仇。”
“大雍继承了大汉的各方瓜葛干系,自然也包括了我们这方仇敌,这是其一。”
两个仇敌凑一起,又正是大雍要建立战功以示其威名的时候,在贵霜已然投诚的情况下,他们康居就是最好的靶子
中原王师已打了那场更远的仗,难道还会怕在家门口再多打一场的支出吗
“若如您这么说的话,我们是该当对这封邀约之信做出点表示才对。”底下一人思忖了片刻后说道。
康居已不复当年辉煌了,康居人比起作战,其实更擅长的也是经商。
若是真如康居王所说,他们会被那大雍视为进攻的头号目标,还有贵霜在效忠臣服之后的从旁协助,只怕他们将要遭到的会是一场灭顶打击。
那么与其等到那等厄运临头之时,还不如,他们先把这个主动权给抢夺回来。
当然,这个主动权不是说,由他们主动对着大雍做出进攻,联合西域都护府的各方来扰乱秩序,而是,把两个仇敌变成一个
还有什么见面礼,要比北匈奴首领的头颅更为合适呢
康居王和其麾下小王相互对视,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认同之色。
于是当陆苑和波调等人见到了康居使者之时,便见对方后方的从属手里都各自拿着一尊木匣。
木匣之中,正是匈奴人的头颅
波调并不知道,他被迫决定的长安面圣之举,也恰恰促成了康居和大宛的国主做出了这个投诚的决定,他只知道,大雍建国的年份固然不长,却已展露出几分那等万国来朝的潜质。
依附于康居的匈奴人只怕做梦都想不到,那个对他们而言何其安全的盟友居然会在此时反过来给了他们以致命一击。
四五月间正是草原之上的生产放牧要重新归于正轨的时候。
康居国中每逢越冬时节就会南下来到乐越匿地,到了此时便要北上蕃内,与北匈奴的内附之地更为接近。
康居国主想要与他们之中的领袖见上一面,简直是再合乎寻常也没有了。
但也正是这次会面,带来的并不是两方共盟关系的拉近,反而是康居王的下属随着那摔杯为号的指令,对着与会的匈奴贵族举起了屠刀,成功将其正式变成了转投的敲门砖。
陆苑在送出那封外交信函之时就已经猜到了这番走向,在康居使者逐一介绍死者身份之时,甚至未曾在脸上露出任何的异样神色。
跟随乔琰至今整整十四年的时间,足够她将自己磨砺成一把柔中带刚的利器。
她也始终未曾忘记,在彼时乔琰还是个乐平侯的时候便已经和她达成的共同认知
作为外交使者的“谒者”因国强而腰直。
现在她是代表着大雍身在此地,让这些西域各国明白,中原的风波已经彻底被平定了下来,他们现在该当认的天朝,便是以乔琰为帝王的大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