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书满意的放下笔,吩咐朱意远“等晾干后,送去养心殿。”
于是在两个时辰后,胤看到了来自儿子的第一封奏疏。
第一眼是显眼的句读“不伦不类。”奏折哪有用句读的,回头得着人教教这小子奏折该怎么写了。
细看内容,简单直白,详细易懂,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无处不在的马屁。
镇日被朝臣奏疏里连篇累牍的啰嗦马屁烦的不行的胤祉祺舒服了。
不愧是朕的儿子,第一次写奏疏就能写到朕的心坎上
这群大臣就不能学学朕的儿子
一封奏疏正事说不了两句,全是拍马屁,读书人的风骨呢
胤祯着完后,除了满意儿子表现出来的办事有条不紊、统筹全局的能力,更想做的是将儿子的奏疏挂在御前展览,让那群大臣都知道知道什么样的奏疏才是他老人家的最爱。
但是
胤祺叹了口气,想到被他压箱底的奏请立太子的折子,默默将儿子的奏疏收起来。
“去跟六阿哥说,朕知道了。”
弘书看着来传话的小黄门,有些懵“所以,该发还我的折子呢”
小黄门更懵“啊苏公公没给奴才东西啊。”他就是个传话的,连皇上面都没见着。
弘书无语,便宜爹不该朱批之后将折子还回来吗这样以后要是有什么问题,他也能把折子拿出来说早就汇报过了啊。
现在是怎样,扣着他的折子当没这回事,以后要是不满意了随便找借口收拾他
脑补阴谋的弘书挥挥手,示意章元化给小黄门看赏。
来保带着曹康在外面四处奔走、积极筹备,弘书在宫里遥控指挥,不过没指挥几天,他就不得不放手让来保自己看着办。
康熙要移葬景陵了。
胤亲自扶棺过去,宫里宫外,上到太后,下到官员,全都要去送葬,弘书自然也不例外。
三月二十五日,所有人在寿皇殿集合,经过一套复杂的仪式后,大部队奉着棺椁从朝阳门出,往景陵而去。
弘书走在队伍中间,一边哭一边看路两边跪伏哭嚎的百姓,心里猜测着,这里面有多少是官府找来的,有多少是真心自发来送行的。
等他死后,会有百姓真心来送吗
景陵距离京城不远,送葬队伍却也走了五日才到,又是一番复杂的仪式,终于将康熙梓宫送进了享殿,期间胤祯哭的几欲晕厥,甚至一度想留下守陵几日,被众大臣再三劝阻才作罢。
他不能留,就下旨给诚亲王和十四,让他二人暂留数日,照看陵寝一应典礼。
翌日回銮,又五日,回宫。
来保早就等的心焦了,弘书一回来便来毓庆宫觐见。
“准备的如何”
来保道“一切都已妥当,煤户备了三千,陶壳两干,铁皮七百,瓷壳三百,单孔、三孔、六孔各档皆有。”
“煤球呢”
“奴才考虑还有一月天就热了,只备了一百万块。”
弘书点点头,不算多,按一户人家一个月用150块来算,一万户就要一百五十万了。当然实际不能这么算,有人可能就买几块试试,也有人会大手一挥,买个两干块。
“好,那就明日启动吧。”
货品未上,炒作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