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的偶遇利特确实没什么印象,自他出道后印象逐渐就有了。双方巧遇的次数实在太多,巧到这个份上,不免就让当红爱豆怀疑对方是私生,爱豆对这种人物很敏感。
利特还防备过对方一段时间,偶然碰到会立刻掉头的那种防备,但高考状元的新闻一出,爱豆就知道,他绝对是误会了。这种天才少女怎么可能追星,可能真的是巧合。
“巧到那个份上你不是说走到哪都能遇到”
“我以前也怀疑过啊,但她不是导演么,很可能是她到处跑在选景,我恰好主要在电视台周围活动,我们也经常能碰到电视台的人啊。”利特自我合理的解释是,“我估计不是我们经常巧遇,而是我误会她了,就记下了她的脸,每次见到就会印象深刻,造成我误会的更深。”
多少也算得上学霸的曹硅贤接受了这个解释,“视网膜效应。”看他不解,科普一波,“就是我们越关注什么就越觉得那个东西经常见到,实际上只是因为你关注了,才会产生的错觉。类似你想买某个耳机好了,你就会觉得满大街都是那个耳机,可能是广告牌也可能是佩戴的人。”
学霸摆手表示不重要,“你继续。”
跟学霸一词毫无关系的队长怀疑被忙内鄙视了,又没证据,就继续道,“没了。”
“没了”
“没了。”
“只是偶遇过没打过招呼”
“不认识突然上去打什么招呼,多奇怪。”
更奇怪的情况发生了,利特就开启了只要有空就去二手书店转一圈的日常,那个日常里他反而不太容易见到李永熙,对方要上学,也不是每天都去妈妈店里的。何况利特的行程也很多,同样不可能天天蹲守二手书店。
陌生人的时候双方走哪都能碰见,想熟悉起来了,又遇不到了,利特算是明白了什么叫视网膜效应,一切都是他的错觉而已。
错觉的对象问他想不想聊聊,利特就知道他找对了人。原先是不确定,四个嫌疑人呢,她在没露脸时嫌疑最大,露脸后反倒嫌疑最小。只是这位相对好找,多少有点公开信息,不像其他三个就真的是路人,硬凑上去说什么欠条,很容易出问题,还是圈内人好沟通。
圈内人非常好沟通的跟他说,欠条什么的纯属巧合。
“有个傻子想潜规则我,我认识警察局的高层,举报那人贩毒,欠条是搜查令弄出来的,我去警察局的时候看到了,就带出来了。之所以会认识欠条是看过你的新闻,知道你也挺惨的。我本来觉得我最惨,一下发现更惨的好像就没那么惨了,所以才想给你。没直接给,是嫌麻烦。”
李永熙对挚友很信任,所以哪怕他们在某种意义上算是初次相识,也很直接的把瞎话编得很不走心。
这段基本由陌生人告知的前因后果,信息量过大,大到利特沉默了很长时间,才说起过于绕了八百个弯子才找到她的过程。这段话的落点不是,我为什么要找到你,而是,既然我都能找到你,你之前做的事可能不安全,你需要再像个办法,让自己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