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魔术师还在努力练习中,而韩社长则是在这段时间,广交朋友。没办法,真的太多人想跟她交朋友。
六月末,onair再度有新剧要杀青的消息,让包括三大台在内的所有电视台出动,因五月的那部剧已经出口大陆,单集四十一万美金。
如果没有非人类刷新的新历史,那今年真正刷新历史的就是人类宋景。而不管是非人类还是人类都隶属于onair,这块招牌被打磨的金光闪闪,自然所有人都想来蹭一波财富光环。
那几天张世元走路都带风,还跑来跟社长说,我们要不要签一个导演
副社长所谓的签导演是指公司跟导演签长约,签下这个人作为人才培养,而不是单独合作一部作品就拉倒。
“你想签人”
“你不想”
张世元觉得公司迟早要签人,不如就趁着发现了人才的时候果断签下,“申元浩之前只是个综艺d没错,但他的控场能力被综艺打磨的很好,我去盯过他一段时间的拍摄,不放心新人。以新人论,很有点意思,意外的有天赋。他那边也快杀青了,正好有作品要上,在他还是新人的时候签,比他的作品上了再签更好谈。”
这话讲得韩沐妍想笑,这人还真是伯乐,很会挖掘人才,不过,“我们可以跟他签部头约,签人就没必要了。”
“为什么”张世元不解,“你介意他是kbs出身”要是论培养自己的人才,那当然是从一张白纸养起对公司的忠臣度最高。
韩沐妍摇头,“我没有签人的计划,以后都没有,导演、作家,这些都没有,我就想要一个纯粹的制作公司。”
张世元听不懂了,“你是说就算我们真正成为第四大,你也不准备养创作团队”那我们以后拿什么跟别人竞争纯靠对外合作,那资金压力会随着公司的体量壮大翻倍叠加的,不合算啊。
培养自己的人才储备是所有在创作领域的公司都会做的事,本质上就是增加同行之间的竞争力。比如一个小作家养成大作家,那即便作家出去单干了,彼此之间的香火情,也会让作家在挑选合作方时,更偏向老东家,怎么都是知遇之恩。导演也是一样。
当公司的体量大到一个极限,比如三大台,比如三大制作公司,他们互相之间的差距已经微乎其微,此时拼的就是谁的人才库里拥有的千里马更多,就更能压缩制作预算,或者说是更容易出精品,未必能保证赚钱,但运作项目的风险会被大大降低。
换句话说,大公司不养创作团队,非常奇怪。
韩沐妍刚想解释自己为什么不想养,张世元已经改了说法。
“那我们就不签人,签部头约。”不需要社长解释缘由的副社长讲,“新人期是创作灵感最旺盛的时候,精力也更强,我们签他五部部头约还是三部,先把油水炸出来,之后再看,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