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水长乐忍着心头涌起的异样,将戏进行到底。“不要再执迷不悟了。”
明叔声音呜咽的“嗯嗯”几声。
“我知道你是为了我但不要在为了我杀人了。”
“爸爸答应你爸爸答应你”明叔泣不成声。
水长乐看着站在他跟前的芒安石,轻轻叹口气。
他也不想设局,欺骗这位在他看来心地善良的老人。
但从他在图书馆看到朝阳凤凰里的文章,他便知道这是宿命。
十五年前,沈凤明参加了朝凤中学第一届“青春杯”作文比赛。
比赛是命题作文,名叫家。
这对于沈凤明,其实是个充满讽刺意味的题目。
因为沈凤明的家早就不存在了。
母亲早逝,父亲续弦,父亲又和后妈有了孩子。沈凤明初中便开始住校,连假期都鲜少回家。
在外人看来,她是被父亲遗弃的孩子,包括警方也认为,有了后妈就会有后爸,这个孩子没人
疼。
可在沈凤明的笔下,她有个美好的家。
母亲虽然只陪伴她人生短短一段旅程,但母亲的美丽温柔和对生活的乐观,永远铭刻在她身上。
父亲是个朴实善良的男人,离婚后,父亲根本不想续弦,但耐不住爷爷奶奶以死相逼和要孙子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只得娶了邻村一个年轻丧夫的寡妇,沈凤明的后母。
女人尖酸刻薄、挥霍无度,和沈凤明的母亲没有可比性。
但沈父是个有责任感的男人,既然娶了,就要履行一个丈夫的责任。沈父对继母也算有应必求,除了沈凤明相关的事外。
继母要沈父把沈凤明丢回老家,沈父拒绝了,这是沈父第一次拒绝继母提出的要求。
继母要让沈凤明辍学,说女孩不用读书,沈父狠狠地骂了一通继母,说“你废物脑子蠢不学无术不要连累我的娃”,那是沈父和继母第一次吵架。
后来他们有了儿子,继母变得愈加飞扬跋扈,沈父在家里没说什么,在外却对沈凤明愈加的好。
给她买她喜欢的零食,报她喜欢的课,连对于当时物价十分昂贵的进口原版书,他也二话不说买给女儿。
沈凤明也体谅父亲维持家庭的不易,初中时便主动提出住校。父亲每周末都会带她出去玩,看山、看水、买女孩喜欢的裙子。
初三那年,父亲经营的小店因识人不清破产了,家庭一下变得拮据,不断有人上门要债。
找不到出路的沈父决定去东南亚打拼,一去便是很多年。
从沈凤明的文章里,水长乐能真心感受到,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疼爱,和身为女儿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
幼年时,沈凤明半夜哭闹想吃西村黄米糕,母亲安慰一夜无果,父亲便赶着夜色去到西村,等着天亮后第一锅出炉的黄米糕,然后用棉袄裹着保温带回家。
沈凤明的老家外有一片桃林,母亲会用桃花酿果酒,父亲则会用桃核和她玩游戏。后来母亲再也回不来了,父亲告诉她,母亲是变成桃花仙了,每年盛开的桃花,就是母亲给她的礼物。桃花盛开时,父亲便会煮桃花粥,骗她是母亲下凡给她做的。
沈凤明的文章,最后获得了作文比赛的第一名,并被收录在当年的校刊朝阳凤凰里。
大概是为了排版需要,编辑找沈凤明要了配图。
沈凤明了三张照片。
一张是她幼儿园小班时在画画比赛里拿第一名的作品一家人,笔触稚嫩可笑。但那是她第一次拿奖状。父亲激动得在村里广而告之,好像她是拿了高考状元一般。
一张是她母亲的个人照。或许是怕她触景生情,在母亲逝世后,父亲就将一家三口的合照藏起来。这张照片,还是她在柜子遗落的角落找到,偷偷藏起来的。
最后一张是她和父亲的合影,是她小学一年级拿了全班第一名,父亲第一次带她出远门旅游。虽然所谓的远门,也就是大巴四十分钟的邻市,但当时的她开心得失眠了两夜,以至于合照时眼睛都睁不开了。
这张照片,水长乐看过,在上次帮明叔找回手机时明叔的手机桌面。
那一刻,水长乐明白,明叔的女儿没有出国,她只是死了,死在了十五年前的西翼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