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真的承受什么损失,这是明月霜的厚道,但是心理上的落差,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过,这也算是一个教训吧,相信以后长老们再做决定的时候,就会记得,把自己当成红巾军的一份子,不去算计,所得到的反而会更多。
所以她对符明和董昌的犹豫是感触最深的,而且笃定他们将来一定会后悔。
不过也说不定,毕竟他们并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刚刚得知明月霜离开前线的消息时,云州军确实振奋了一段时间,以为可以趁此机会往前推进一些。
但很快他们就意识到,明月霜虽然是红巾军的首领,但她跟红巾军的战斗力没什么关系,即便她在前线,战斗也不是由她来指挥。所以她走了,秦良玉也不会让任何人占到便宜。
反倒利用他们的冒进,取得了一些战果。
但也是因为明月霜本人都被引走的缘故,秦霸即便得知赵元睿没有进攻洛州,反而跑去打凤州和华州的事,也没法指责他。
虽然他肯定有私心,但在牵制红巾军上面,也没怎么掉链子。
而且实际上他是牵制住了两路大军原本就有一支红巾军在洛州和凉州交界处戒备,去凤州增援的是另一支。
所以当赵元睿派人送信,说凤州华州那边不能再推进,他打算回来帮忙的时候,秦霸完全没有怀疑他。他不知道自己在天下人眼中的定位,自然也不认为赵元睿和明月霜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联合在一起。
于是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在偷袭战上,凉州军实在太有优势。何况云州的大部分兵力,都调去打红巾军了。
但关键时刻,秦霸非但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当机立断,御驾亲征,率领燕城的守军赶往前线,在丢掉两座城池之后,便迅速阻住了赵元睿的攻势。
然后他才写信大骂赵元睿背弃盟约。
谁知赵元睿仿佛红巾军附体,居然给他送来了厚厚一叠讨伐他的大燕的檄文。
大致内容是说,他们凉州赵氏是大黎的忠臣,世代镇守边境,保国护民,岂能跟他这种乱臣贼子为伍这一次就是要替天行道,除掉他这个颠覆大黎并妄图取而代之的罪人,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其实秦霸以燕代黎之后,因为自称是被大黎皇帝禅位,所以是给死去的温镕加了谥号的,而且还不是恶谥,选了一个颇为中庸的“平”。
奈何天下人都不认,至今提起温镕,也只是以含糊的“先帝”代之。
秦霸最恨的也是这个。正统,正统,明明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名分,但就是这两个字,死死压在他头上。哪怕他登基称帝开国,即使他杀死再多的人,也依旧有无数人会就这件事指着他的鼻子骂。
明明在他看来,赵元睿也好,明月霜也罢,乃至江州的温靖,楚州的姬长恩,其实都是跟他差不多的货色。
但偏偏就是他背负了这无数的骂名,偏偏就是这些他觉得和自己差不多的人,骂得最狠。
温镕秦霸不由得想起那一天,他推开太极殿的大门,看到死在御座上的天子。当时他虽然恼恨,但又有种说不出的兴奋,以为只要这个顽固的温镕一死,就再也无法掣肘自己。
那时,他将温镕的尸身随意推开,自己坐上了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有一瞬间真的以为自己已经掌控了一切。
然而从那一刻到现在,他却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自己所获得的一切,都像是水中月镜中花,并非真正能够把握的。
反倒是一些虚无的东西,始终如跗骨之疽般跟随着他,无法摆脱。
那是温镕临死前的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