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仿佛是又仔细想了一想,光球立刻再补充了一句如果大汉运气够好的话,应该可以选择亡国的方式
什么叫“运气够好”,才可以选择“亡国方式话还能说得更难听一点么
不过,话说得如此难听,但道理却丝毫不错。国家兴亡这种东西,七成归于天命,三成归于人力,纵使皇帝苦心筹谋、竭尽一切心力,最终也未必能荫蔽后世子孙什么以诸葛武侯的才情仁德,不也只有在五丈原喟叹天意而已么甚而言之,在亡国时有诸葛丞相一流的任务鞠躬尽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已经算是大汉天命昭昭而深仁厚泽,难得侥幸之至了。
似乎是察觉到了至尊与诸位臣子的默然无语,光球停了一停,继续补充当然,汉毕竟是不同的。长久兴盛自然绝无可能,但结局总会有独到之处。皇帝挑了挑眉“是么难得上天如此褒奖。”
我的模型中并未预设赞美与批评的能力,只能陈述事实而已。光球道从文化意义上说,刘汉与姬周是几乎可以相提并论的朝代,它们交相辉照、彼此呼应,共同构成了整个华夏共同体源远流长的根基。也正因为如此,周与汉的地位永远是一枝独秀,迥然异于一般的中原王朝;即使光辉如盛唐,亦难以与姬氏与刘氏相较
此寥寥数语难以详述,却直截了当的点出了大汉在中华文明中真正的地位所谓绍五帝而承三代,在中华文明由稚嫩矇昧而转入理性明晰的漫长过程中,大汉是几乎可以与周朝媲美的奠基者。
三代之中,夏、商列王浑茫难征,不可琢磨;真正决定了华夏之为华夏的,编写了整个华夏文明底层运行逻辑的,恰恰是成周与刘汉周朝敬天法祖慎终追远,宗法与礼制种种深远的影响已经不必螯述,而汉呢只要稍稍列举微不足道的案例,便能
知道大汉在整个民族谱系中真正的地位
毕竟。这个民族最终给自己的称呼,是“汉人”嘛。光球道归根到底,姬周与大汉也算是华夏永远的白月光啊。不管怎么来说,白月光终究是不同的
是的,白月光终究是不同的。纵然身死国灭销声匿迹千余载,姬周都仍然是华夏绝对的正统不,说什么“正统”甚至都算污蔑了它;准确来说,姬周应该是整个华夏文明真正的生身之母缔造始祖,后世凡两千余年帝制时代,一切有关“正统”、“法统”的概念都源自于它。也正因为如此,只要是蒙受华夏余荫统治中原的后裔,从来都只有赞颂仰慕想方设法从姬周的历史中蹭一蹭正统性,而从来没有不肖子孙胆敢稍稍怀疑祖先的法统,那叫数典忘祖大逆不道,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要知道,纵使特立独行如则天皇帝陛下,为了印证自己的武周乃天命所归正统法传,那不也得舔着脸颠颠的和姬氏认亲联宗攀缘血脉,老老实实在文王庙里给周文周武周朝列祖列宗磕大头么至于什么“追慕三代”、”复周政”、崇周礼,那更是历朝历代必有的幺蛾子,属于华夏例行的大规模政治sy,数千年变来变去复古无数,已经是毫无新意可言。
汉兴之时上应天命,儒生便曾倡导“远述三代”,要归复文王武王的美政;但皇帝深有自知之明,纵使雄心壮志欲留名青史,可想一想那光辉灿烂莫可比肩的周朝,终究还是只能出声喟叹
“上天过誉了,於皇武王,无竞维烈朕何可与周文、周武比德”
光球微微闪烁,一时并未作声。纵然是并无感情的人工智能,它的思维中也起了波澜。如果数据所记不差,那么千年后唐太宗皇帝听闻汉文帝盛德时,似乎也曾喟然感叹,朕德不逮于汉帝两相对比,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这种比较不仅仅是至尊的谦虚,实则也微妙反应了某些现实周、汉、唐当然在内政外战各擅胜场,但若论及三朝在华夏文明史所遗留的影响,那还真就是周大于汉大于唐,界限斩然,几近无可辩驳所谓“周德不及文武”、“唐德不逮于汉帝”,还真不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