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志儒能给他带什么东西该不是要给他添堵吧
脑海里冒出这样的想法,吕庆喜很快又抓住一个关键点。
茕独散人的书。
茕独散人之前写的沉冤录可是帮了他大忙,这次他又写了什么
“拿来。”吕庆喜道。
沈家家主连忙送上茕独散人的手稿。
竟然都没装订吕庆喜有点嫌弃,但看了之后,却又有些吃惊这字挺好的。
他没怎么读过书,但跟着皇帝看多了各种好字画,还是有点欣赏能力的。
吕庆喜开始看手上的书,才看了一个开头,表情就严肃起来。
黎青执写书之前,就已经想过要把这书给吕庆喜,因此他这书开篇,写的就是吕庆喜所在的县城。
原主在盂县生活了好几年,他当时又是个跳脱少年,再加上他想当师爷,需要有点见识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去过玉溪府的各个县城。
吕庆喜老家是什么样子的,他很清楚。
而黎青执将原主的记忆挖出来,一开始写的就是那个地方。
吕庆喜被寥寥几句带来的熟悉感吸引了。
同时,他也意识到了什么茕独散人这逃荒录,写的是六年前玉溪府的水灾
他想干什么为玉溪府的百姓申冤
玉溪府的百姓确实是冤屈的。
六年前,圣上还没有让他批奏折,而是自己处理政务。
那年的大齐发生了很多事情,朝中也不太平玉溪府发生水灾的时候,圣上累病了,情况很不好,太医甚至一度觉得他活不下来。
大概就是因为这样,晋王肆意妄为起来,甚至侵吞了赈灾银两。
等事后他发现不对,玉溪府已经尸横遍野。
只是担心刺激到圣上,以及当时涉及的人实在太多最后这件事大事化小,不了了之了。
现在茕独散人又把这件事扯了出来
书稿有很多,吕庆喜一时半会儿看不完,不看完的话,他也不敢做决定
吕庆喜道“你先回去,这书咱家慢慢看。”
“是,千岁爷。”沈家家主离开了。
吕庆喜等他离开,立刻就看起手上的书来。
之前因为那本沉冤录,吕庆喜在皇帝面前哭了一场但那场哭,他作秀居多。
他本身不觉得有必要哭。
他自己就挺惨的,小小年纪险些饿死,之后又被切了子孙根,家里人也找不到了,他无亲无故,断子绝孙。
所以何必为别人伤感
可这书不一样。
这书里写的,是他的家乡。
他离开家乡的时候还是个孩童他其实很怀念在父母身边的日子,也想念自己的家乡。
黎青执虽然写了吕庆喜熟悉的家乡,但为了避免惹怒吕庆喜,书里写到的人,没一个姓吕的。
只是吕庆喜年幼时,他家中极为贫苦,这书里出现的人,其实都是跟他家差不多的情况。
吕庆喜没有哭出声,眼眶却已经湿润了。
他发达后没找到家人,但他一直觉得家里人还活着,比如他弟弟,可能是在别人家做佃农。
比如他妹妹只要她长大,总能嫁出去,兴许已经生儿育女。
可就算他们之前活着,被洪水那么一冲他们还能活下来吗
吕庆喜看了整整一天。
他先将这书看完,又看了那本治水策。
这茕独散人太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