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去世掀开了明末新的篇章。
众人目光无比凝重。
满清可还有人能制
江山社稷,尽付胡尘
崇祯十七年,随着朱由检吊死煤山,满清叩开山海关,天下局势风云变幻。
北方,李自成所率领的大顺军还在与清军顽强抗争;西南,张献忠所率领的大西军就要攻入四川;至于东南膏腴之地,一群大明旧臣已拥立新君,史称“南明”。
后世史学家往往将北宋南宋视为一体,西晋东晋合为晋朝,南明却不一样。对大多数人而言,大明灭亡在崇祯皇帝死去的那一日,所谓南明不过狗尾续貂而已,它甚至不曾被算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
由于崇祯皇帝朱由俭殉国之前并未将太子派往南京,是以南明在建立之初就陷入了福藩与潞藩的争立。当初硬生生逼得万历皇帝送爱子福王就藩的东林党自然不愿意看到昔日的福王之子成为天子,于是“江南北诸绅群起拥潞王”。谁知福藩另辟蹊径取得了总兵高杰、黄得功与刘良佐这三位实权军阀的支持。他们的上司凤阳总督马世英只好改变口风支持福王。而山东总兵刘泽清也见风使舵,改弦更张。
就这样,福王继统成为定局。
这一年四月二十九日,撤回北京的李自成匆忙举行了登基大典。半个月后,初立的南明小朝廷
也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位天子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登基称帝,改明年为弘光元年。史称弘光朝廷。
朱由崧的上位过程看得历代天子眉头紧皱不得文臣支持只能依靠武将上位的天子,哪里能够运转起南明的国家机器
更何况,这些获得拥立之功的军阀真的能忠心效命,而不是变成唐末藩镇之流吗无论怎么看,弘光朝廷都是前途未卜。
唉
心情沉闷的大明天子们不想说话。光复大明,难如登天啊除非这弘光皇帝朱由崧是汉光武帝刘秀一般的人物
遗憾的是,他连宋高宗赵构都不如
弘光朝廷虽是新立,却无半点新生的气象,反而继承了明朝三百年的腐朽。
首辅马士英大肆排除异己、争权夺利
,卖官鬻爵、败坏朝纲;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四镇军阀凭定策之功封侯拜伯、跋扈自雄,连圣旨都不放在眼里,首辅都要拉拢他们。而弘光皇帝却不理国事,大兴土木,沉迷酒色,醉生梦死
这样的南明小朝廷,居然还成天勾心斗角,党争不断,文恬武嬉,岂不可笑
当清军入关占领北京,大顺兵锋受挫的消息传来,弘光朝廷一片狂喜。君臣一致以为,可以借助清军的力量消灭大顺军,哪怕暂时予以大义名分,也不无不可
说到此处,镜中人话音一顿。
紧接着,一张泛黄的古卷缓缓摊开。
目前最急者无逾于办寇矣
近闻辽镇吴三桂,杀贼十余万,追至晋界而还。或云假之以破贼,或云借之以成功,音耗杏然,未审孰是。然以理筹度,宁前既撤,则势必随以入关,此时畿辅间必不为我所有。但既能杀贼,即为我复仇。予以义名,因其顺势,先国仇之大,而特释前嫌,借兵力之强,而尽歼丑类,亦今日不得不然之着数也
史可法所上款虏疏便将弘光朝廷的态度说得明明白白攻入北京,逼死崇祯皇帝的李自成是他们最大的仇人,而帮助大明复国仇的满清完全可以交好。至于促成这一切的吴三桂,亦不失为功臣。
此所谓借虏平寇
相较于肖有心西进、以联虏为权宜之计的史可法,弘光皇帝从始至终就不曾想过收复山河,只想蜗居南方偏安一隅而已,偏偏在当时与他一拍即合者不在少数。
于是,弘光朝廷特意派遣使者携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缎绢一万匹以酬谢清廷出兵,又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并通过许诺割地、岁币、互市等条件,企图与满清通好修睦,实现“借虏平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