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茶叶苏轼平时自己都不舍得喝,如今却拿来招待客人,想必定是贵客。府中女眷一打听,原来是苏门弟子秦观前来拜访。
秦观字少游,未入仕途便已经是京中负有盛名的风流才子,所作词句婉约感人,凭着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不知赚了多少少女的芳心,此刻闻得他来,府中女眷便拉着下人一起躲在会客厅的屏风后偷看。
“怎地是个满脸络腮胡的大汉”一婢女捂嘴惊叹,虽然压低了声音,但还是掩饰不了自己的惊讶。
什么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和眼前这个长相粗犷的人丝毫不搭啊
婢女以为自己声音已经够低了,但未料到还是被耳尖的苏家家主听了去。
苏轼惯是个没规矩的性子,听闻下人这样说也不责罚,反而哈哈大笑“你们这种以貌取人的方法要不得,岂不知秦少游心有沟壑,有屈原宋玉之才”
咖喱饭大苏夸起人来也是够夸张的
喵呜楼上,那是你没见过他怎么夸弟弟的。
明意也跟着接话道确实如此,苏轼夸人很喜欢用夸张手法,这个特点在夸弟弟方面就又特别明显。这次来到京城,就有人说苏辙写的文章不如他哥哥,苏轼当场就跟人家急了。
苏轼怎么怼回去的你们这些俗人懂个屁我弟弟的文章那就好比深谷汪洋,就和他的为人一样低调内敛却又韵味深远,你们用世俗的眼光只看到了表面,却不去深入了解,我弟弟文章比我写的有深度多了,不行,口说无凭你们不信,我明天就给你们寄两篇我家子由的大作
123好怕怕,这俩兄弟一个能不能惹
九九对的,因为你惹了其中一个就会有另一个跳出来怼你
明意继续补充苏轼自己跟弟弟是怎么说的,“吾视当世学者,独子与我上下耳”,我看这普天之下的学者,文采好的也就我与你了,咱俩不相上下,并列第一
北宋的一干文臣沉默了,他们想跳起来抨击苏家这小子大言不惭,但想了想天幕和后世对苏轼文章的尊崇程度,他们选择了闭嘴。
苏洵原本看到自家俩儿子友爱和睦一致对外,内心又是感动又是欣慰,可听到这里只想叹气。等他死了他一定要下去和夫人好好讨论一番,为什么这俩兄弟同一个娘胎里出来的,小儿子从小沉稳寡言,大儿子能这么不着调
元祐初年,已经六十七岁的司马光回到京中主政,做主将王安石的新法一并废除。这一举动引起了当时许多人的不满,其中就包括苏轼苏辙,还有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
天幕上,已经到了下朝的时间,苏轼依旧拉着司马光的衣袖不让他走。
“君实啊,青苗法执行起来有很多弊端,这个你废掉我没意见,可是那个免役法它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啊,你废掉它干嘛”
司马光也是个固执的小老头,闻言并不理睬苏轼,只是径直往宫门方向走。
文人大多都讲究脸面,一般人这个时候碰了钉子也就不再执着了。但苏轼他不是一般人,他一路跟着司马光一路劝,眼看就要追到人家家里去。
司马光有些不耐烦了,转头看向他“我明日早朝再给你答复,如何”
苏轼一听还有回旋余地,以为对方听进去了自己的话,笑着应下“行那你回去再思量思量,我明日早朝等你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