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外,青年苏轼拊掌“甚好甚好这才是君子之风”
天幕上,原本用于议事的朝堂早已吵得不可开交。
高太后原本以为新法废除,变法派全部被调离京城,剩下的守旧臣子们都应该团结一致尽力维护朝堂的和平。没想到这些人居然又自己分化成了不同的派别,其中有以程颐程颢为首的洛派,还有一些把苏家兄弟推出来的蜀派,此外,司马光的门生们又自视甚高,也在朝中巍巍然自成派系。
这几拨人每日相互指责,互相挑刺,把整个朝堂搞得乌烟瘴气,高太后为此头疼不已。
苏轼也看出来了端倪,主要是最近上折子污蔑他的人太多了,不仅诋毁他,连带着子由也受牵连,他可以不做官,他不能连累弟弟的前途啊
思来想去,苏轼决定给太后写折子请求外任,远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别看他现在居高位,可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繁杂了,还是去地方上好,既可以近距离和百姓接触,又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到处溜达,没事了就写写诗,这才是他该干的事
想通以后,苏轼脱下官服,交换官印,开启了在家里躺着不去上朝的快乐时光。
苏轼在京中三年,实话讲,写的诗文比起在黄州差远了,若要深究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人在不同境遇中的心态有所变化,另一方面可能就是他工作太忙了。
苏轼到京中不到一年,王安石和司马光就先后去世,苏轼为他们两位起草了悼文,洋洋洒洒大肆夸赞他们的为人和功绩。至于活着的人,文彦博、吕公著、韩琦等,苏轼也依次给他们写了夸赞的颂文。后来一想自己老师欧阳修这么多年去世,实在想念,又开始动笔给欧阳修写赞文。除此之外,官场文章、后辈学问,大家只要有写文章的地方,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他。
123哈哈哈,这就好比你单位来了个全国知名作家,凡是写文章都得让他润色两笔。
丐帮帮主苏轼表示我要写吐了,各位再见,我要溜
天幕上,苏辙来到自家哥哥书房,神情坦然地请他帮朋友写幅书法。
“我记得我以前送过你的字至少有几十张啊”苏轼看着站在面前的弟弟表示讶然,“你随便从里面挑一副送出去不就好了”
苏辙继续面不改色道“我都送完了啊,现在我手上一副也没了。”
苏轼将手中的笔啪地一声放在砚台上,故意制造出了重重的声响“苏子由,那是我留给你珍藏的,你怎么都拿来送人了”
苏辙被自家老哥整的很懵“哥,你的字我不是想要多少有多少吗不至于现在就开始珍藏吧,以后有的是呀”
好吧,你说的有道理。苏轼咽下自己那点稍纵即逝的不开心,重新提起了笔开始写,一边写一边不忘叮嘱道“虽然你要多少有多少,但送人也要适可而止,你老哥就一双手,这样下去要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