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
大可不必。
季驰光:“如果说九五的爱情是势均力敌,是惺惺相惜,是并肩作战。”
“那赵恒和刘娥的爱情,就是利益和情感相互交织。”
“两人有感情,但是掺水量比九五要高。”
“赵祯年幼,必须有太后摄政照顾,但是这个人不是非刘娥不可,还有同样聪明的杨妃,她同样也是赵祯的养母,而且和赵祯的关系更亲近。”
“但是赵恒还是选择了刘娥,还是让她当上了太后。”
“可这也不妨碍他手段频出,压制刘娥的权力。”
“为了制衡刘娥,赵恒留下了一堆顾命大臣,还把后宫的杨妃连提三级,前朝后宫都留下了可以制约刘娥的人。”
刘娥嘲讽的笑了一声。
季驰光“这也导致了刘娥无法称帝的第二个原因虎视眈眈的士大夫们。”
“我一直都觉得,大宋是一个集各方面神奇于一身的朝代。”
“这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文抑武的朝代。但它依旧是一个文臣辈出,武将不断的时代。”
“这个时代总有无用的皇帝,但几乎每代都能有一位或者几位的救世能臣。”
“这个时代,对女性的打压不断,但是见了鬼的十八位皇帝,它居然有九位摄政太后”
雨翊凌澜:或者说是十位,刘娥去世以后,她留下的遗诏中,说是要让宋真宗的第五位皇后宋仁宗的另一位养母杨皇后摄政,但是大宋的宰相们认为没这个必要,毕竟宋仁宗已经成
年,
就没公布,
要不然应该是十位。
观众们只想吐槽这些奇奇怪怪的现象,皇帝们却发现了不对劲。
“这个大宋政局是不是不太稳啊”
或许是幼子登基为多
要不然无法解释这么一个拼命提防着太后的时代,居然还会出那么多位摄政太后。
季驰光:“要说士大夫对太后们有多提防就不得不提赵恒刚死的时候,起草诏书那件事情了。”
赵恒:“”
等等,我都死了,为什么我的诏书还有问题
赵匡胤沉吟,半晌,他道:“你那句话,军国事兼权取皇太后处分,恐怕会被改了。”
赵恒:“啊”
他到底是后来能在赵光义的一众儿子里脱颖而出的人,很快就反应过来。
“二伯是说,他们可能在我的遗诏上做文章”
赵恒不敢置信,声音抬高了八个调。
特么的,谁给他们的胆子
他前脚才刚走,他们后脚就敢欺负他的皇后
而且很可能还是在他的灵堂前干的
信不信他半夜爬出来去找他们算账啊混账
季驰光:“众所周知,皇帝命令和圣旨是两回事。”
“很多时候,为了保证官方性和权威性,皇帝需要一些专门帮他润色圣旨的大臣。”
“例如我们熟悉的上官婉儿,就曾经负责起草诏书。”
“而这些人一般也兼职了书写的任务。”
“就是在这么一件事上,士大夫们对刘娥的防备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