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嘉靖决定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好好的打个样,恰逢后宫失火方皇后也被烧伤死了,嘉靖就很情深意重的说不必奉于奉先殿了,直接升祔太庙。
这哪行,向来都是皇帝死了带着皇后升祔太庙的,显然,之前已经破了那么多例的嘉靖也不是个会轻言放弃的,最终还是让他给弄成了。
这下问题就来了,九庙制度位子已经占得满满的了,所以必须得挑出一个去,然后仁宗朱高炽就被挑了出去,嘉靖还表示,之后的子孙学着他的样子,接着往下挑其他的皇帝就行。
还别说,虽然这制度莫名其妙的,但他的子孙还真遵守了下来,哪怕之后屡屡有人上谏要挑也该把睿宗先挑出去,但他们还是坚持的先把宣宗给迁出去。
仁宗朱高炽
宣宗朱瞻基
是哪冒出来的王八犊子,你孝顺就拿我当梯子踩混蛋玩意儿
这么一看太庙仿佛是个玩具一样,嘉靖想怎么动就怎么动,事实上还真是,嘉靖对太庙动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早前和朝臣们极限拉扯的时候,就将姚广孝移出了太庙。
要知道在洪武和永乐两朝年间以开山王徐达为首往下配享太庙的功臣之中,只有姚广孝一人是以文臣的身份进入。
可见朱棣有多么重视他,但显然嘉靖并不感冒,做为能够让邵元节、陶仲文等道士官至礼部尚书的道者毒唯的他直接下了旨。
大体的意思就是,虽然姚广孝在靖难之役上有点功劳,但他是个和尚,让他配上太庙显得很不尊重祖先。
早年未发迹时做过和尚的洪武大帝朱元璋
心腹是和尚的永乐大帝朱棣
无言以对,心只有一句小兔崽子,千万别让我见到你,否则非得把你打的你爹都不认识。
又将洪武年间的将领郭英加塞进太庙里,谁让郭英的六世孙郭勋非常的和他的意,在他和文官集团不断拉扯的过程中立场鲜明地支持着他。
郭勋自己又耗财耗力地大肆刊印了许多书籍,其中夹杂着私货的英烈传里将射杀陈友谅的功劳给了自己的老祖宗郭英。
做为天子进臣的他又不断的在嘉靖耳边敲边鼓,嘉靖乐意先来一招投石问路,然后郭英就成了头一个加塞的。
这操作,谁看了不得称一句牛啊
郭英心里暗暗的赞了一句好儿孙,真切的享到儿孙福的他脸上的笑容遮也遮不住。
其他明初的将领则是在心里暗骂,怎么还能先走后门呢一边骂心里又一边蠢蠢欲动。
朱元璋则是皱眉的沉思着天幕仿佛不经意般提及的文官集团,一边跑了半天累的不轻的朱棣也是面色凝重的思考,这才一个迟疑,就被眼尖的老父亲逮着机会的一顿胖揍。
只把人揍得躺在地上,才坐在他身上慢慢的说道“文官势力坐大,皇帝小宗入大宗底蕴声望都不足,这些人自然敷衍了。”
恐怕这才是嘉靖一而再再而三的和文官集团反复起冲突的原因,孝顺肯定是有的,但绝对少不了权力之争。
因为自己的出身对官吏充满偏见的朱元璋越想越气愤“咱就知道那些文官都不是啥好人就是现在,一个个站在朝堂上也是抱团排外的很。”
心里怒火高涨的朱元璋只想先杀几个贪官,还是朱标拦住了他“爹,自来将领领兵在外就有功高震主之嫌,所以才有了文臣压制武将的局面,但这样无形之中会让文官权利增多。
我就想着是不是该让武将也反过来有制衡文官做大的权利”
朱元璋刚刚抬起的屁股又坐了下去,感兴趣的说道“让两方互相制衡”
摩擦着下巴的朱元璋觉得这个主意是个不错的点子,做为开国最大的功臣朱元璋对于军功卓越的臣子们反倒没有过多的猜疑心,毕竟军功再高谁能高得过他
如今还没有丧孙丧妻丧子的朱元璋对于陪自己打天下的老人还是很念旧,补充道“具体的制度还得接着吵嚷,可那些文臣可吵不过咱那些老兄弟。”
父子俩相视一笑,默契的就如同之前每一次在朝堂上二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