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他的正室夫人,不管他想纳妾生儿子还是过继儿子,以他一贯行事,总会和她商议后再办。
他不说,她就不问。
他一辈子不说更好。
等他说了,她再想对策。
姜宁含笑看着林如海的眼睛。
从昨晚她便察觉了,他在自我折磨。
她真的很喜欢他这种样子
被林如海拉着“恩爱”了三次,第二天姜宁又起晚了。
她还想早饭前关心一下大侄子,又泡汤了,等中午吧。
给黛玉和绯玉的信分别让人送出去了。
短短十天,妙玉就结束培训正式上岗,每天有至少半个小时领丫头们算账。
姜宁让她写中秋给各家的节礼,先练练手。
她的工作量快分给妙玉一半了
看来今年过年前对总账和各处送年礼,有妙玉帮忙,她也能轻省不少
姜宁可太高兴家里有妙玉了。
等中秋前,姜宁连今年各人做冬衣的料子、棉花、皮毛都发完了,妙玉已开始学骑马了,她带来的二三十万财产也都造好了册入库,林如海还没能开口,说他的“主意”。
他们给黛玉的信还在半路,赵丰送来了黛玉的第三封信。
黛玉说,贾母让李纨带她和三春学针黹。姐妹里只有她一点女红都不会,外祖母又给了她一个丫头,极擅针线。那丫头才十二,却生得极好,贾宝玉硬给改了名字,叫“晴雯”。
姜宁
真没想到,她没教孩子们学针线,竟然蝴蝶效应,让晴雯成了黛玉的丫头
这么一算,原著里黛玉的几个主要“分身”,英莲找回来了,妙玉从此养在林家,晴雯成了黛玉的丫头,似乎都和本来的命运不一样了哎
这么多都不一样了,那她希望林如海还和原著一样到死都没儿子,能不能实现呢
荣国府。
练了半个时辰女红,黛玉脖子酸,又记着娘说的“不许太累着眼睛”,便放下东西,和晴雯说“你也歇一会,和我去凤姐姐屋里看看大姐儿”
加上晴雯,再算上盛月,她身边有六个贴身丫头,是姊妹们的三倍。
但外祖母说“盛月四个是你带来的,鹦哥和青燕才是我给你的,不算多。”
宝二哥给晴雯改了名字,她便给鹦哥也改了叫紫鹃,省得她失落。
青燕是晴雯原本的名字。
珠大嫂子还忙着亲自给兰哥儿开蒙,其实没多少时间教她们。她和姊妹们过去也不好意思多坐。
她想练好针线,索性就收下了这个丫头。
爹爹立下大功,位居一品了,外祖母明摆着要疼她,谁便不满,还能真说到她面前不成
她即便不收下晴雯,这府里的闲言碎语就会少吗
这里的人心不好,嘴里更没有一句好话,不是说她被后娘养大,连亲娘都忘了,在亲外祖家里,竟管后娘叫“母亲”,就是“担心”她在这里多住几年,兰州府爹娘恩爱,有妹妹承欢膝下,若爹娘再生几个孩子,等她回去,家里没了她站的地方。
爹爹中了毒还要担心她,她为什么不让自己自在些
她不想爹娘后悔把她送过来
姊妹们同她好就好,不好,那便是没缘分。
自从爹爹又升了,这里的人甚至包括外祖母对她的态度都微妙地变了些。
爹爹升任一品之前,外祖母最多让晴雯过来伺候一两年,不会直接把人调到她屋里来。
连迎春姐姐和探春妹妹都不自在了一日半日。
所有人里,竟然只有宝二哥一个,从前对她怎么样,仍是对她怎么样。
叫她难再冷待了。
黛玉问了迎春和探春,一同往凤姐院中来。
可才到院门处,便听得里面有叫骂哭喊求饶相劝之声,细听还有一二贾琏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