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礼记夏小正里面有一篇就被认为讲的是夏代的历法,它记录了一年里面十二个月的不同天象和气候以及相关的农业生产。而孔子也说“行夏之时”,可见在夏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历法,并且一直绵延到了周朝。
周朝的时候,各诸侯国很多也都有自己的历法,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这也被称为古六历。
秦朝的历法就是颛顼历。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自然也要把颛顼历奉为正统,推广到
整个天下。然后,颛顼历就这样一直延续到汉武
帝前期。
颛顼历的特点呢是以十月作为每年的开始。所以各位,秦朝的新年是在十月初一,而不是正月初一。也不知道他们十月放不放新年假
秦朝
嬴政摸了摸自己的短须,有几分满意这仙画中扮演他的伶人背影高大贵气,倒是有几分相似。
而且,又重新回顾了一下自己登基时的画面,心潮竟然有些澎湃。
他身边的李斯和太史令胡毋敬睁大了眼睛,想要看看后世的历法有哪些改动,这东西可太重要了
“新年假是什么”公子高偷偷问大哥扶苏。扶苏也茫然的摇摇头。
现在秦朝可还没有假期这个概念,官吏们要是想请假,只能“告归”,归乡的归,基本就等于请辞回家了。
宋朝。
几名士子正在论道,一边是仙画出现后已经变得越来越少的崇古派,他们往往固执守旧,依然认为圣人之言不可逆,古制不可违。
而另一边的人数明显更多,思想要更加开放。
有人就呵呵笑两声,对崇古派道“既然你们要崇古,何不向各位大人谏言,让历法也按照这古六历来呢
话语中的嘲讽之意溢于言表。
另一人附和道“那可不就成了西汉张寿王了”
张寿王想要改旧历不成,最后被弹劾下狱,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典故。闻言,在场人都哈哈笑起来,只剩下几个崇古派脸上青一阵红一阵。
颛顼历经过了几百年,到汉武帝时已经不太准了。汉朝的星官们正在如常的观测星象。但此时他们却眉头紧锁。
今天是初一,每个月的第一天,按照月相来说应该是朔月,本该看不到月亮的,但此刻天空上却悬挂着一弯弦月。
有星官问出来“是历法不准,还是月象有异”
如果是前者那还好说,如果是后者,那可就不太好了,到时候若是给不出合适的解释,恐怕天子震怒,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为首的太常令一咬牙“待到望月的时候再看。”
望月也就是每月的初十五或者是初十六,天上悬挂着的应该是一轮饱满的圆月。
但这一次,不用
等到望月,在初十二和初十三的时候,满月就到来了。而等到了初十五,月亮早已经变成了渐亏的凸月。
中间并无什么异常发生。
太常令和星官们松了口气“看来是历法不准,而不是天象异常。”历法不准好办,向朝廷上谏重修就好了。
当时担任太史令的是司马迁,他那时候和汉武帝还没闹翻,算是君臣相得。
汉武帝让司马迁、邓平、落下闳还有民间的唐都、侯宜君等人一起来制定一部新的历法,这也
是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以国家的力量组织编撰历法。1
宽敞的大殿内,汉朝最厉害也是最声名远扬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都集中在了这里。他们分为了很多组,时而激烈争吵,时而和谐讨论。许多的天文仪器和纸墨都堆积在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