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
不知道是说给谁听,也可能只是说给他自己听。
是,这是他自己定下的政策。
多可笑啊。
自己定下的政策,后代不仅仅没有违背,而且履行落实的一代比一代好,但结果呢结果是自食恶果。
李晓诗道“宋朝初期定下的不杀言官的政策,在这种时候依然有效。加上皇帝也从来不限制官员们发表意见,于是随着情况越发艰难,朝中主和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压都压不住,搅得人心惶惶,完全没有了正常情况下大敌当前时该有的团结一心而且文官嘴巴多厉害呀,当时的朝廷上下,被越来越多他们的声音占据,大家似乎都真的认为,投降是最为合适的选择、最好的结果。
赵桓无疑是不想降的。
一开始就说了,他想证明自己,想让朝廷大臣们认可他、而不是那个关键时候逃跑禅位的爹,他还想建功立业、守住江山,让祖宗们也认可他。
所以画面之上显示出的,是他每天每天都在催促。在催促,在疑问西北的大军被堵住,过不来,那南方各地的呢为什么还不来开封勤王保驾
“唉。”李晓诗摇头,“开封是注定等不到这些勤王军的。因为在开战前,那些南边的各路军队,就已经接到了来自朝中、受到宋钦宗重用的主和派官员们的命令命令他们不许前进,留守当地。”
“这是这些官员们假借皇帝名义发出的命令,他们担心勤王军的到来会激怒金人、会影响和谈的顺利,会让金人觉得、宋没有诚意。
张飞一拳砸到案桌上,怒道这是想叛国
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和想让皇帝去死、想送国家灭亡有什么区别他们真的不是金人的奸细吗“这他娘的,听他们的这不直接砍了来下诏的带军去清君侧”
关羽捋着胡子,没有说话,看了眼刘备。
刘备忧虑满面,只缓缓摇头“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要知道,那个朝代,和以往的都不大一样啊
是啊,不一样。
“面对这样匪夷所思的命令,将领们不是没有怀疑的,但是他们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是真的的话呢他们贸然前去,皇帝会不会认为他们想要造反诸如此类。所以他们综合考
量之后,没有人愿意冒这份风险他们都按照旨意行事了,停在了当地,就地驻军。
李晓诗说着“这件事,是宋钦宗、以及身在开封的将士们,是所有等着勤王军到达、等待被解救的人们,永远不会知道的事。
很匪夷所思吧
但这就是真实。
因为这是宋朝自开国时期,百余年来对武将们压制和驯化的具现。
是这个重文轻武、重文抑武,以文制武的朝代,一代又一代皇帝努力而来终于得到的结果。是无可避免出现的、原本来说该让他们终于满意的结果。
被皇帝所倚重的文官、言官,用来压制造反可能极大的武将的文弱的读书人,终于凌驾在了一切之上。
因为他们做到了,仅仅凭借虚假的一道旨意就轻飘飘地把所有拥有真枪实刀的武将们给压在了原地,丝毫不敢动弹。
一张嘴动乱局、一根笔扭黑白、一封旨定社稷。
而武将们也终于从桀骜的虎变成了听话的猫,而且对中央极度胆小谨慎、仿似惊弓之鸟。他们对一切命令照本全收,哪怕它们看起来是那样的“不合理”、因为他们乖巧,所以他们不敢抗命。
那么宋朝的皇帝们呢在看到这种“驯服”的成果后,会感到开心和满足吗
赵匡胤一口血喷了出来。
什么降压药,什么参茶,此刻于他而言已经全然没有了意义。他大脑昏沉,来来回回都是几句少女清脆的言语。
“他们不敢呀。”
在赵光美和内侍太医等人的惊慌失措中,赵匡胤直接用袖子把唇边的血擦掉,目光冷然,喘息着望向天幕。
“我没事,继续看。”
他要看着。
他要看下去。
要看完,才能知道究竟该怎么选。
“女真人这一次南下,带来了国内几乎全部的兵力,没有全部也有十之八九了。所以他们其实也耗不起,只要消耗下去,只要开封据城不出、哪怕没有援军,也能把金人耗到自己撤军。